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

体验 - 炒茶

 一路往回赶,其实也不能多快,有些地方开始堵车了,加上艳玲师姐不时不时的偏离导航、错过路口的,到抵达桐梓林站下车,坐地铁再赶去文殊院站,到步行进入到香园,原本约见两点见面的,抵达时也差不多迟到了半个多小时了。牟滔老师说他在行政楼三楼,我们直接上去就行。


牟滔老师,或亲切一点叫他牟牟的,与两三位美女在炒茶。旁边还有许多刚采摘下来的茶青在轻微萎凋,准备下锅杀青揉捻四十五分钟,然后要拿到外面焖黄。平时看戏就觉得这样轻易简单的炒茶,看起来很潇洒,很容易,这次可以近距离接触炒茶,真的给我很不一样的体验。


没多久,牟牟说,来,你来试看炒茶。这个锅是加温到273°摄氏,因为要杀青,茶叶里的水汽会被翻炒揉捻的时候释放出来,一不小心就烫伤了,所以是要戴手套的,还要一直拍打手套释放热气,不然也是会烫伤。


这样的来回翻炒一锅差不多要四十五分钟,原本一锅大概两三公斤的炒到好,只剩下大概500 gram 而已。我炒了大概有20分钟,大概体验和掌握了一点诀窍和速度,就起来让在一旁观察很久的紫娟师姐体验了。没想到她还真炒茶炒到有板有眼,可能平时也是有在炒菜的关系吧。


间中益智师父有过来行政楼,那边才听到说看到师父从文殊院走着过来,转头师父已经上来三楼了。师父看了看我们在炒茶,也问了我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简单的说话,得知我们在炒茶制作黄茶,师父丢了一句:“在炒黄茶呀,这难度很高的哟。”就微微一笑的走了。

我在想,黄茶的主要是焖黄,有什么那么难的?后来听牟牟解说,原来要掌控到不炒过头,与不炒到太生,要掌控是很挑战的,一不小心,就变成乌龙茶,或还是没有转化成功的绿茶。

牟牟说,这盘就是你们的啦,全部过程要三炒三焖,然后还要抛香干燥,所以几天后才回来找刘杨师兄拿成品吧。原来过程需要那么繁琐,一点都不简单。炒茶除了技术手法,最重要的还是茶青的品质(原料),还有制茶的环境(技术)。大厂有好的茶园环境,有稳定的程序与仪器,所以难免炒出来的茶会比一般农民的茶要来得精致美味好喝,当然,这些都是需要消费者去买单的。

这么一说,那真的太愧对早上遇到的农民伯伯了,那是他以自身汗水耕种出来的茶树,和耐着温热时间用自己的手去炒出来的茶叶,实实在在的血汗钱啊,味道口感也变得不能/不应该去嫌弃了,只能说各有特色。紫娟师姐说,越来越内疚了,早上没有帮农民伯伯买他的茶。

出发来成都前有被告知,每逢农历十六,香园有举办一个特殊的【照见禅茶会】,是共有六席,代表“六和“。我很想体验看这个茶会,所以安排了下午炒茶也是可以顺便参与这个茶会。

当炒茶好了下楼要登记索票的时候,才被告知要提前预约的,怎么一开始我问程序的时候却被告知只需要在时间抵达就可以参与。看着已经报名的一堆,临时来登记的排队候选又那么多人,看了看,后来就不打算等待参与这个茶会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