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星期三

体验 - 规划

 一直以来,我娘就很想去日本旅游,但每次说要前往时,总是有事故发生,比如地震、天灾还是病乱。眼看2025年应该可以去日本了,至少都是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要狠心果断的报名去日本旅游团了,也约得叔叔婶婶的同行。确切时间,还有旅游区域,经过比对行程和价格后,我选择了比较有口碑的本地旅游团,七八天,一人大概要八千多。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加上日本突然的流感爆发和艺人大S感染去世,还有不时出现的日本外海有突发大地震的风险预言。。。衡量再三后,2025年的这个日本之旅就这样无疾而终。

一个偶然的机缘,成都的艳玲师姐邀约过去成都走走,我就随口问了我娘要不要去成都?没想到她说想去。就这样一句,想去,我就开始了着手安排和规划行程,从天数、日期、行程编排、参观景点等等。。。都即刻投入启动。有许多的变动,因为要看成都那边的天气,也要看这里的活动安排。

好不容易敲定在五月中的出发,得狠下心来买机票。这期间,有问了茶痴师姐 - 紫娟师姐要不要同行,因为我会安排去体验采茶、炒茶、制茶、买茶等等。当然,紫娟师姐也是马上答应同行了。

计算日期在出发的五月下段,得知是清明前后的头采后算是比较迟了,可能去到成都已经没有茶青可以制茶了,牟滔老师告知得尽量提早提早提早,但还有我们这里有既定的节目 – 浴佛,再三考虑了我还是别想溜开,免得后来面对许多“关怀”,唯有选择在浴佛过后一天出发,也就是卫塞节的那一天。


上网去搜索了机票,选择最合适与最舒服的途径,毕竟要带我娘出门,还是不好太折腾操劳。看了看,最好的是分开购买来回的机票,而最好的时段是乘搭Air Asia。

我在准备购买机票时,回程是成都飞吉隆坡然后转飞槟城,出发的是吉隆坡直飞成都,这边才信用卡付款,马上那边朋友传来讯息,四川航空宣布五月开始直飞槟城,首航是四月29日。

我一阵昏眩,怎么那么刚好?看了一下,出发的机票已经确认和付款,但回程的购票因网路不给力,迟迟不能跳转到付款确认的页面,所以可以暂时不买票,静看四川航空的直飞价格。等了大概一天,确认没有买到回程机票,可惜已经买到的出发票,也不能取消。查了一下,其实四川航空从槟城直飞成都是半夜一点起飞,这样的时间其实不是那么友善啦。

比对价格,和研究如何海外购票,就买了回程的直飞机票。性价比其实要比亚航还便宜,因为这个四川航空有包含托运行李费用(手提和托运23公斤),机上餐饮和简单的娱乐系统。是的,亚航是没有包含食物、行李(只允许手提7公斤),如果要加购的话,是很贵的说。只是四川航空的页面还不怎么完善,要选购素食餐饮似乎没有地方做选择。

付款买了回程的机票,剩下的就得着手安排行程,和想要去哪里参观游玩。难得出门一次,尽量要把各个主要和精华行程规划好,也要把住宿也确认下来。想要去九寨沟、黄龙游玩,也想去乐山、峨眉山走走,还有几天在成都周边的体验道地的生活,和赶上了去郊外果园采摘当季水果的季节。就依着这样的编排,看了许多攻略,感觉去九寨沟和黄龙的需要找当地的旅行团会比较容易,也在阅读的时候看到推荐的导游。

2025年3月27日星期四

代沟

 今年六月,就是我大学毕业后步入职场20年了。回想起那时的青涩和年轻气盛,没想到一眨眼就白了少年头,路人小弟小妹走过也很自然的叫“uncle”了。一晃眼,时间就溜走了。

那天,我被邀请去和慈青做分享。想起自己算是老慈青的学长级别,算了一下,加入成为慈青也有23年了。问了在场的慈青,原来大部分都还没有到23岁。。。天啊,那是多么大的年龄鸿沟啊。想一下,我加入慈青时,他们还没有成形出生呢,现在竟然要我这个老人家来和大家做分享。

以前刚大学毕业入职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现在的年轻的不能用啦,都不能吃苦,不好学,敲一下动一步,也厉害应嘴。。。薪水要多多但东西这个不会那个不要做。。。都不像我们当年怎样怎样,老板骂到哭还要熬夜完成做工。。。那时的我虽然不服气更不明白到底哪里做得不够好。但心中也会想,你们那一套管理思维过时了啦。

然后,也开始有八五后、九零后、九五后的新人加入职场。从种种不同的年代,就算差个五年的,也有不一样的想法,思维和处事方式,更有明显的款可以分辨出来。那时心中不时都会升起那个想法,“现在的年轻的不能用啦,都不能吃苦,不好学,敲一下动一步,也厉害应嘴。。。薪水要多多但东西这个不会那个不要做。。。都不像我们当年怎样怎样。。。”

九零后踏入职场的,基本是没有经历过任何的经济衰退和经济风暴,所以对那时我们恐惧的97年经济衰退,2008年的杠杆泡沫,13年的.com风暴,都无感,东家不打打西家,跳槽换高薪,自由伸缩的弹性工作时间,老板下属对等的关系。。。都衡量一家公司能不能呆下去的标准。

来到零零后,我就真的投降了,沟通不了,根本就是家里有金山银山,不是来工作,反而像是来打发时间过日子的。看样子就像我们当时的大学生还是中学生那样而已。加上自小被保护过头,生活比较富裕,所以都不会了解什么是竞争,什么叫刻苦,什么叫耐劳。

回到跟零五后的慈青小朋友做分享的故事。原本预定的时间我提早抵达,发现还有人还没有到场。然后有不穿制服的,或根本就不在状况的,或不晓得来做什么的,当然也有看起来比较正常的,只是不多。拖延了一点时间主持人把场面炒热,然后才介绍我这位老人家出来做分享。出席之前我也准备了许多资料,课题和盘算了要如何接近靠近小朋友,我觉得应该是要把他们都当作“大人”来看待。我以为这样就容易切入和融入。

把圈子围小,坐得靠近一点,希望比较亲切,但原来心与心的距离 依然那么遥远。就是那种你以为身近在咫尺,没想到心却相隔天涯。对于分享,问话,交流与互动,冷场,完全没有反应,或答非所问。一脸迷蒙,双眼空洞,或在嬉戏玩闹。。。真的让我打开了视野。

赶紧切换话题,虽然之前已经有想过要怎样做分享,但现场不买单不给力,要尽快切换到合适的风格与主题。还好,原来小朋友是想听故事,对于那些已经思索好的脉络、重点、方向,全部都不是他们要听的。那画面像不像坐在摇椅里围着一群小朋友来听阿公说当年?我最后只能以差不多相关故事里,做一点总结,尽量不偏离想要传达的讯息而已。不简单,我又结实的给自己上了一课。

~~~~~~~~~~~~~~~~~~~~~~~~~~~~~~~~~~~~~~~~~~~~~~~~~~~~~~~~~~~~~~~~~~~~~~~~~~~

昨天,我项目团队里的一位小鲜肉,27岁生日。之前就已经有看到他总是独来独往,午餐一个人吃,没有什么朋友同事随行。加上从别人那里听到了许多负面的评价,比如被动,不积极,内向,做东西没交待。。。偶然的一天,知道了他的生日,我就约了他,说庆祝一下,吃一顿饭这样。

我打趣的问,今天生日,怎样庆祝呀?他直白的答复,没庆祝,就只有你约我。虽然答复也大概在预料之中,但还是感到有点悲哀,怎么来工作那么久了,没有找到同好还是聊得来的朋友吗?

平时下班后都做什么呀?“看戏,玩手机游戏。”然后?“没有了。”这个真是单调的生活。我就找我“丰富”和“精彩”的故事来和他分享了。现在的人可能都喜欢听故事吧,果然听得津津有味。他是来自中上家庭的小儿,衣食生活无忧,但内心可能已经不懂得也不会和人做交流链接了。

鼓励了他,在年轻的时候,总要在有能力的范围之内,做点什么不一样的事。我给我了很多我的疯狂事迹,虽然当时是狼狈、是疯狂、是生气、还是好笑,但如今想起来,都是一幅幅足以骄傲的画面,可以分享的事情。

我说,不好把一生人的三万天,活成一天。虽然不至于每一天都不一样,但总要有对自己的人生,有点交待吧。万一那一天的到来,也有一点画面可以回顾嘛。听得他点点头,开始心动。我分享了旅游遇到的各种事情,虽然不是每一个都是美好,但肯定都是精彩的回忆。最后他说,他想开始plan一下,年底自己去曼谷还是清迈游玩吧。

我想,我可以做的,就是这样吧。现在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或没有任何想法、方向。我能做的,碰到有缘的,又愿意听的,就分享自己,给点方向和自己面对过的教训,至于小朋友们自己未来的路要如何走,该怎么走,要走去哪里,那也只有靠他们自己的业力和因缘了。

我这老人家能做的,就是这样多而已。。。不然我就变成怪叔叔了,带小朋友去看金鱼。

2025年3月15日星期六

溯源 - 相送

 我想,现在绝大部分的国家区域都是陷入这样的局面,就是拼命的努力,但收获越来越少,忙变成茫,也变成盲了。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富人一顿饭,穷人半年粮的情况时有发生。问题是那个安心与知足常乐,至少对我,是没有太多的焦虑。

但对于一些地方,连生活都非常竞争,而收益非常少,寅吃卯粮的时候,就会焦虑与不安了。现在毕竟是笑贫不笑娼,可能一句话“是你不够努力”,“是我命生得好”,就打翻了许多了敬业乐业的苦干生活的劳动阶级了。

一路这样聊着谈着,非常舒服,也可以感觉到尹总的不容易,据说他的工作时间是非常长的,每天都要有十二小时工作,所以也没有时间去运动,去培养兴趣,更不会说有什么嗜好还是娱乐。我听了就心底觉得,我目前的生活与心境,是不是太幸运了一些?至少生活无忧,温饱无忧,还有时间去做喜欢的事,运动、喜好、做志工等等。还是一直都乐天知命,也开始淡泊名利了吧,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简单生活,心中富有吧。

抵达了香园,直达尘芦三楼,那是六天的学习都一直没有踏足的地方,原来有各种不同设计风格的包间,典雅格调,不错。在那边大家围了了两桌,大人物一桌,小跟班一桌;大人物谈正事,小跟班看食物选套餐,最后全部都是丹丹师姐付钱。

原来这个套餐也不便宜啊,一套要120元,但对于槟城来访客,打折优惠变八十。听着大人物们在谈理念,说方向,讲建设,无不都是让在一旁竖起耳朵窃听的我叹为观止。这个就是所谓的上流饭局,大事情都是在饭局搞定的。有幸在那里旁听,也是一种学习。

大概两点这样,我也差不多得回去饭店准备要出发去机场。走着出去和诚宣学长那里聊聊,顺便在路边档口买了十条“十八籽”来当手信,需要挑选,一条才十块钱。

然后就回到饭店了,整理一下行李,韩大夫也跟着回来,一阵寒暄抱抱,他一直相送,从饭店送到门口,到巷口,到街口,到地铁入口。。。真挚表现的十八相送啊,太感动了。

就这样,摇摇晃晃的乘搭着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捷运,抵达了成都天府机场。眼看时间还早,我就独个儿机场到处走走,然后安检入闸,就开启了漫长的回家旅程。成都飞厦门要三个小时,候机转机十六个小时,再四个小时回到槟城,那时已经是11月30日晚上的事了。

回顾这十天的学习,扣除了四天的路程,真正学习和体验的是那结实的六天半,六天在香园,半天在三星堆。这个不虚此行,幸好有把握住的学习之旅,让我回忆与获益匪浅。

2025年3月14日星期五

溯源 - 内卷

 那里有一条长廊,从底楼直达远处的二楼,是可以散步和看景色的地方,很特别。看着那池塘,又是另一番滋味,尤其可以看到有一座建筑其实是低于水平面的,凹进去的一个圆形,更是非常的有特色。接着走到了后面的市集和市场区,虽然对设计师来说,这个满是问题,但对我们而言,非常特别舒服和人性化。设计师的视角和产品创始人看的东西果然不一样。

那边有一座桥,桥的命名原本推敲很久,还是没有找到合适满意的名字。后来随意的把助理的名字,玉竹,放上去,下次再讨论。没想到在建设的时候,一不留神就把那助理的名字刻上去了,变成那座桥的命名;玉竹桥,有趣有趣。而我对那突然出现的厕所,还有非常隐秘的地方掩饰非常赞叹,进去上厕所时,更是对出温水的水喉非常的惊喜。这是多么用心的规划和设计啊。

走了不同不同的区域,师伯对各个的设计和概念也非常的契合,一直在那边指东话西的,叫我们看这边那边,一边听着设计师讲解他的概念理念。看来即将开始盖的Batu Kawan园区,或多或少都会融入这边的许多概念与元素了。过后出来了,就打算要赶回文殊院那里去了。这次打算叫三部车子分头行事,最后到文殊院的香园集合。我有幸和设计师同坐,可以聊很多。

设计师的名字很特别,姓尹,名字有一个懿,中间一个字不会读,所以是尹x懿,今年才四十岁,非常年轻,但会做到这样的地位和阶级,不容易啊,旗下有两百多位设计师,负责不同的建设细节,包括每走多少步会有厕所,要设计成楼梯阶还是斜坡?如何透光?如何借景。。。都有专业的考虑。太不容易了。而在对谈的时候也说了现在中国的情况,都是左一句【卷】,右一句【内卷】。

内卷(involution)原本是一个学术名词,指的是一种文化模式在达到某种最终形态后,无法稳定下来或转变为新的形态,只能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在现代网络语境中,内卷被用来形容同行之间为了争夺有限资源而竞相付出更多努力,导致个体的“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大家都在拼命努力,但收获却越来越少。

卷是内卷的简化版,通常用来形容一种过度竞争的状态。例如,学生之间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不断加大学习时间和强度,职场中员工为了升职加薪而不断加班等。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教育和职场,还扩展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2025年3月13日星期四

溯源 - 古塔

 就这样,最后一夜,有了许多的温馨互动,带着满满感动入眠。隔天起了个早,完成例行事情,阿超过后要去赶飞机,我先要去寄放行李,离别前深深的拥抱了一下,不枉这几天的同房和结识。

早餐的时候遇到了昨晚半夜抵达的王怀禄师兄,和大伙吃早餐后,寄放行李,就等候出发到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彭州去。实际是去处理什么事,看什么做何事我却一点头绪都没有。丹丹师姐还有几位同学则要回到香园去善后。

打了两部MPV去,一行共有九位。这次要去的是45公里外的彭州龙兴寺参访。路上,我和韩大夫在车上一直在聊天,真切感受到彼此那种相逢恨晚。我们乘坐的MPV虽然说是中国牌子的EV MPV,但奢华与舒适度一点都不亚于心中一直觉得舒服顶级奢华的丰田Velfire和Alphard。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抵达了龙兴寺。我还不晓得来参访这座古刹的目的。

龙兴寺前方有一座龙兴塔,旁边是新规划的园区商圈。不久一位年轻帅气的设计师就出现了,带我们先上龙兴塔参访。龙兴寺舍利宝塔位于成都彭州市。古塔七座,其层次都是奇数,佛教的许多形象和活动也都采用奇数,以此来表示清静、上天或吉祥之意,所以习惯上塔的营造为单层,又以7级为标准层数,因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说。龙兴寺塔为17层,是一座高41.5米的密檐式四方形砖塔,堪称全国级数最多的古塔。

龙兴塔身均呈方锥形,上小下大,塔形雄伟、挺拔、庄重,四隅小塔中冲突而出,腾空而起,寓意着佛教文化深刻的内涵。1994年重建的主塔高81米,内设5个塔室,展览释迦牟尼佛应化事迹及佛门书画物品。其墙面用浮雕佛像壁画,并有双向楼梯直上64米塔顶平台,观赏天彭风光,四隅护塔各高26.7米,塔身为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塔座由黄、红色花岗石,塔身、塔顶外装饰采用斩假石面,安置铜质漆金塔顶,并配避雷针,以四角主盘为引下线,每合供铜铸、玉雕佛像,计1080尊,并供奉如来舍利,装藏龙藏巴利语藏,藏语系藏经及台湾省佛陀基金会赠送的《中华大正藏经》等经典、法器76箱。

在寒冷的天气里攀爬高塔,唯有把专注力在脚下,调整呼吸,一级一级往上爬,一边欣赏沿途的壁画和听王怀禄师兄说说出处典故。每转个弯或上一层楼,都说要到了要到了。好不容易抵达64米的塔顶,登高望远,可以看到各个方向的景色,真的太壮观漂亮了。

在龙兴寺前方有一个正在拆除的舞台,刚刚用来做表演。若平时那里就是一个浅浅的平面莲花水池,可以变成一面大镜子,可以倒映着整个天空和龙兴塔,晚上则会亮灯照射七彩的颜色,好比七彩祥云那样,也别有一番滋味。

往后看,则是古刹龙兴寺,现在做着法会,就听到袅袅诵经声,是一座布局很正规的古刹。右边则是小广场,而左边则是园区商圈,那个可以看到许多特色的建筑群,把远处的河水引进来,变成一座活水池塘,池塘下则设计成为停车场。一群建筑围绕,高低起伏错落,很有意境。眺望远方,据说如果天气好可以看到山脉。龙兴塔上面冷风吹,没一会就得下去了,打算去参访那园区商圈,那个才是今天的重点。

新规划才完工的园区,是集合多种功能在一起的,有商业,有展览馆,有市集,有住宿。。。错落有序,前辅后继,互相照应,形成一个非常优美和别致的环境。设计师说,这整个设计概念是要恢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把优美的传统都展现出来。

可是设计和利益价值往往会冲突,这个原本的设计也被成本考量和商业价值的趋向,而做了不少的更动,是很让人泄气的。设计师的概念是以龙兴塔为中心,无论在哪里看都是有不一样的视角和美感,相映成辉。套句设计的理念,这叫做【移步换景】。

2025年3月12日星期三

溯源 - 整理

 踏着轻快的脚步,回去饭店了。阿超和浩证约了到附近去体验地道美食。我们选了【厕所串串】来试看,就那么奇怪的名字。那类似我们这里的乐乐串,只是汤底是麻辣的。我拿了些蔬菜的,那里每一串都是五角钱。结果就是除了辣到飞起之外,还有麻到没有知觉。


我们仨就这样吃了整百串,加上饭、饮料、酱料,才。。。人民币81元,怪不得付款的时候被上下打量一下,我们是不是来闹场的?付款的方式不是一支一支的计算,而是用称的,放上去,就大概知道有多少支,省时方便。

再回到饭店时,就遇见了刚抵达不久的师伯和几位槟城法亲家人,还有突然出现的韩大夫,王怀禄师兄则在路途中,就快抵达了。一阵嘻哈说话聊这几天的事,师伯就叫了我们几个去夜间散步。。。其实是要陪伴一位长春的师姐回在街对角的饭店。

就这样在路上和师兄姐分享着我学习的点滴与感动,也分享了去看三星堆的震撼。师伯也有问起了明天的行程和安排,我则兴致满满的说,明天早上我一个人要去成都博物馆参观,回来了就可以准备去机场回家了。师伯听了嗯嗯呃呃,眼球转了几转,我有不好的预感。

果然,师伯过后就说,不如明天你跟我们去彭州走走,我保证会送你到机场回家。也就是说,不保证可以回来饭店拿行李咯?计划赶不上变化,但一切都是好因缘啦,就跟大家去彭州走走参访吧。从一家饭店走回自己的饭店,体验了师伯厉害买东西的本事,看到的水果、花生都会买一堆,结果我们是扛了一箱柿子、几公斤的花生回去。

回来饭店,又有新任务,就是要分装带回很多东西,大家的行李要整理整理。原本还以为送出了结缘品和结业了,打包行李时会轻松一些,结果,要带回的东西更多了。东挤西挪,有些分拆散装,有些要手提了,就这样把行李都整理好了。

阿超也在,难得的和他说说话。原本还有点拘谨内向的他,在我说了,今晚不说,就没有机会说了,他才慢慢解开心房,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故事。阿超是家里的独苗,有一位能力强大,能言善道的妈妈,其实可以想象成长过程是充满许多的压抑。

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

溯源 - 结业

 就这样,六天的体验课程,终于也来到结束,真的有点不舍,但还是要马上收拾心情,因为我们只有大概一小时的时间布置和架设起结业礼,所以大家依据之前的分工,各自行动,务必最快的时间把这个结业礼布置完成。借东西的借东西,搬东西的搬东西,布置的布置,煮水的煮水,摆设的摆设,务必把最好的一面,海外班一阶1班的典范精髓做好。

但这么短时间的相处,人与人之间都各不相同,各有想法,要互相磨合,要彼此合作,还是有挑战的。还好师父之前有给大家的叮咛,不需要去满足所有的要求,但要让大家都欢喜和开心,也就是上人常说的“人圆,理圆,事圆”。

时间到了先去请师父过来入席,但师父要大家先开始,所以结业礼在所有老师都入席后就先开始了,但才没多久师父就莅临了。就这样从司仪的解说下,分享了三杯茶,第一杯是焖泡白茶,然后是净斯小叶红茶,和黑茶。

一开始大家都非常的拘谨严肃,接着就到我代表分享了。大纲重点是这样:

1.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都理解到要遵从区域,遵从季节,遵从方法,遵从万物之本,才能做好一款又一款的好茶。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这次的学习,有理论有实践,有体验,有分享,都是让我们可以更了解禅与茶的含义。

虽然彼此距离三千哩,但背景渊远流长,寻根溯源,古礼复新。

学习时,当有不明白时就提问,老师都乐于解答分享。我们“海外”的几个世代漂泊南洋,经历了中西文化融合,但对东方古老文化贫脊,没有真正去理解体会老祖先的遗留下来的深厚文化。

3. “戒、定、慧” 

戒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掌握方圆,才能突破规矩。各个老师的专业知识,深入血脉,导入神髓入八识田中。看似随心所欲,但却如规如矩。

定 - 在闹市中画出宁静结界,在劳作繁琐中自在修禅,在物质享乐里反朴归心。

慧 - 人在五蕴中,追寻空性;人在草木间,得大智慧;人在道法上,得禅茶味。

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今桃李满天下。相信每一位到来学习的,就如【无量义经】里说的:譬如一种子,百千万亿从它生,千亿种子复又生,展转乃至无尽量。


接着的手语【普天三无】,短短的一首歌,但也看到许多老师被感动到,甚至频频在拭泪。然后轮到师父和老师们给回馈的时候了。难得,师父非常看重这次的结业礼,一般师父都是迟很多才到,逗留大概十分钟就离开了。这次师父几乎全程参与,对于这个“海外班一阶1班”可说是寄以厚望。

而老师们的回馈,更是很谦逊的说从我们那里学习到很多东西,还要在组群里呼吁召开紧急会议,以便把这些“宝贵”经验记录下来和调整方式,毕竟第一次办海外班,还是有许多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要接轨国际,马来西亚是第一个起点,要好好的把禅茶文化向世界推介出去。

老师真诚的回馈,与呼吁我们海外的学生要“常回家看看”,让我很多时候都忍住泪水,非常感动。然后,最后的环节是【谢师礼】,简单,慎重,同学一字排开,深深一鞠躬,更是让在场的许多老师泪崩。

就这样圆满了这次的结业礼,更圆满了这次“海外班一阶1班”的学习。老师有带一些手信来和大家结缘,师父那里也有送出非常珍贵的【秘贡茶】,櫵叶送出【川红橘皮】,牟滔老师送出的新工艺白茶名【欸乃】,正霞老师送出的【知乐黄茶】。

老师陆续离开,我们几位在门口送结缘品,老师惊喜又感动。想不到我们这班的答谢和安排,是那么的温馨贴心和感动。我们也抓紧时间还原和恢复,很可惜,一盆盆的插花都不能带回,得处理掉。完成了这个收获满满的课程,圆满的划下一个句点,但旅程还会延续,二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