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星期五

体验 - 黄龙

 就这样平稳的飞奔,准点抵达黄龙九寨站,那时已经是下午一点了。出了站,依照指示走出去找巴士,那时有一点毛毛雨,停车场一大堆的旅行巴士,可想而知每天是那么多人进阿坝九寨沟黄龙游玩。找到了巴士,人齐后就可以准备出发,原来刚刚在高铁上周围坐着的都是同一团的。

导游叫阿涛,是当地人,曾经是导游,现在做海外深造中介,因为原本安排的导游有事,临时叫他回来替代。阿涛语气不是那么亲切友善,一直着重高原反应和安全问题。

第一站是要去黄龙,是一个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会攀爬到四千多米的一座山再抵达黄龙景区。阿涛说,高原反应每个人都会有,在于是严重还是轻微,一下子急剧的上下变化,一般人都得好好预防高原反应。


就这样抵达了第一个休息站,阿涛非常建议买【红景天】来减缓高原反应。阿涛只是强烈鼓励每个人购买,但如果买了服用了不一定完全没事,只是会大幅减低严重性;如果没买【红景天】又有高原反应的事,阿涛就不负责。

所以,经阿涛这样严肃的语气讲,大家都下车去买。我在想,几点了?我们不是应该先用餐吗?结果没有。看到那里有售卖一点食物,就买了:玉米馒头(一个八块)、玉米(一根八块)和茶叶蛋(一粒三块)。【红景天】一盒十瓶150,一人需要五瓶,所以买多一盒小的,全部三人需要225元。

紫娟师姐没带足够的御寒衣服,所以去买了件绒毛披风。所有的买东西都有记录车牌号,所以导游和司机应该都有份抽佣。那里售卖的价格翻两倍有余,方圆几十公里没有合适可以买的地方,所以就只能这样。

上车依照阿涛的指示一次过服用了四瓶【红景天】,留下一瓶下山时才服用。一开始阿涛说到那么的苦和难以下咽,我喝了下,感觉就还好,差不多就类比人参。这个口服液成分有西洋参的成分,是我熟悉的味道,只是比较淡。

一路阿涛就一直反复说这个高原反应的事。巴士大概三点半才抵达黄龙景区,我们今天的行程就只是参观黄龙景区。黄龙海拔总体在3000-4000米之间,黄龙寺大门处海拔高度是3070米,到黄龙寺的海拔高度为3558米,五彩池海拔3900米,是黄龙景点最高处。

短暂的解说该如何走,然后要收今天的索道票和明天的交通费,共一人要170元。。。黄龙只是买上行索道,然后自己要去买电瓶车到走道哪里上五彩池,如果要走路到走道上,要一个小时,建议买电瓶车票一人20元,省时。大概七点这样要下来大门口集合,就是黄龙景区这里只是有大约三个半小时。


进索道,往上走,眺望远处的山顶都被白雪覆盖,听说几天前黄龙还下雪呢,所以低温度不是开玩笑的。抵达索道终站,原本要去买电瓶车的票,却被告知票已经卖完,没有票了,所以要自己走路过去。那么奇怪的安排!不及思考再三,就走过去吧。


大家在栈道上走,两边都是高原耐寒植物,别是一番滋味,只是冷飕飕的感觉,毕竟还是不好受。好不容易走了差不多四十分钟到了上山走道那里,眺望长长的人龙往上,转个头,也有长长的人龙开始往下了。既然都来到了黄龙这里,还给了那么多的入门票,就继续走吧。

地表钙华是黄龙景观的最大特色。面积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等景观。黄龙沟背倚终年积雪的岷山主峰雪宝鼎,面临碧澄的涪江源流。


沟谷顶端的玉翠峰麓,高山雪水和涌出地表的岩溶水交融流淌。随着流速缓急、地势起伏、枯枝乱石的阻隔,水中富含的碳酸钙开始凝聚,发育国固体的钙华埂,使流水潴留成层叠相连的大片彩池群,绘出了黄龙奇观的第一幅天然图画。碳酸钙沉积过程中,又与各种有机物、无机物结成不同质的钙华体,还有光线照射的种种变化,形成池水同源而色泽不一,人们便称它为“五彩池”。


五彩池盛不下那么多画中秀色,于是水飞浪翻一路流淌,在长达2.5公里的脊状坡地上,形成了气势磅颉的又一奇观--金沙铺地。原来,在山水漫流处,沿坡布满一层层乳黄色鳞状钙华体。阳光下伴着湍急的水波,整个沟谷金光闪闪,看上去恰似一条巨大的黄龙从雪山上飞腾而下,“龙腰龙背”上的鳞状隆起,则好象它的片片“龙甲”。

看着黄龙好像不高,但其实我们已经身处在海拔三千多米,冷,缺氧,走几步就开始会喘气。但怎样还是要走到五彩池去看一下这大自然的绘图。但由于现在不是水的丰汛期,所以很多钙化池都干枯没水,没能好好的折射出应有迷幻的五彩。


到此一游走到了五彩池,看下时间已经五点多了,就开始往下走去,大概要走个四公里吧。因为下山索道在五点时就停了,买票也没有得坐,阿涛是计算好时间所以没有买票。说实在的,如果池都有水,如果时间充裕,如果不是那么冷,是可以好好的欣赏这些钙化池的,只是现在条件都不足,只好作罢,至少体验一下,走过打卡了。


下山的路是比较好走,看看不一样的植物,看看风景,时而看远方的山峰雪帽盖顶,时而看看远处飘来的云雾,和左右出现时而干枯,或有一点点水的流水钙化池。就这样大概六点45分就走到了山脚入口处了。赶紧联系了阿涛,以便可以上巴休息避寒。阿涛回来找到我们,我们算是比较早回到的,那里看到公安警察,几个女子同巴士的在闹说旅游社没有告知高山症,她们上去了难受又下来了,说被旅行社骗钱???

2025年7月17日星期四

体验 - 高铁

 过后随意在文殊坊溜达,然后去一家素食馆用了晚餐。我就奇怪,一整天来,隔天早上要出发去黄龙与九寨沟了,昨天那旅社代表收款后,到现在还没有确定明天几点出发,什么班次的火车,和在哪里集合。短消息了他和一开始联系接洽的人,才说要等一下马上就会发消息通知细节。

没多久就收到消息说早上1120的高铁,自行到成都东站集合发车。我就奇怪,不是旅行社安排来接待的吗,现在是要自行去东站上动车哦?后来查找聊天记录才想起来一开始都说是在东站集合的,是我自己摆了乌龙。然后也不踏实,因为不了解程序,怎么都没有给车票?怎么没有告知车厢和座位号?经过一番的询问和理解后,原来中国已经把所有系统都连线,用身份证或护照刷进站就可以了。

我在吃面时心不是很踏实,因为第一次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还要去成都东站,所以就很战战兢兢的先看要怎么坐车去东站,要怎样处理坐动车的事。这样的一个经验不是很舒服,所以回旅馆的时候看到外面有一家当地的一日游旅社,就去问一下配套。

啊,原来那去峨眉山乐山的两天一夜票价,是还没有包括上山巴士和索道票价,这是当地一般操作,旅费只是包括交通前往,住宿和门票,景区内的交通巴士和索道都没有包括的。报团旅费两天一夜大概要480,还要多预备景区巴士90和上下索道的票价120,一趟旅程下来,一个人大概是700吧。而之前我拿到的报价,是没有包含住宿的,都已经要680了,应该也没有包括210景区内的交通费。

当问了价格,我心里就开始动摇了,我是不是上当买贵了?没关系,也不用当场决定,打算先去看看配套的服务素质后,才决定,反正回来了还有几天才再出发去乐山峨眉山。回去旅馆休息,原本计划要去世纪城看夜景的没有再出去了,打算休息,整理行李再打包寄放。一天下来,走路的也挺多了。

早上起了早,我的生理时间还挺有效的。在听了人间菩提上人开示,也整理一下每天的账目开销。梳洗后,先到隔壁阿姨面铺用早餐,真的美味好吃便宜。经过一天的交流,阿姨也了解我们的用餐习惯 – 不吃肉,所以就没有第一次接触时的大惊小怪。


我们拿捏了份量,就不会什么都点一份了,不然可吃得太多了。看时间还早,我就提议先去文殊院走走拜拜,那么早的地方,是比较没有那么多人潮拥挤,可以慢慢的看,感受文殊院的清幽和庄严,毕竟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参观走走后,就回去旅馆,准备退房和寄存行李,依照计划三天后会再回来入住。我们每人带着小包包与足够的御寒衣物,乘搭地铁到成都东站了,这是非常方便的,一号线直接抵达。我们也错开了上班高峰期,真的松了口气,没有再次经历挤沙丁鱼。

抵达成都东站出了地铁要上东站,还有一点距离要走,入口处过了安检,时间还早,先在大厅等候,上厕所,装水喝,也收到导游来的讯息指示抵达黄龙九寨站后要如何接下去的行动。他也微信发来了我们是坐第三车厢和座号。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才上楼去出发厅,真是惊叹那么多人。每个人在指定的入口排队Scan护照,显示屏那边会看到头像(入境时拍的),车号、车厢号和座位。太惊叹了。而中国国民就用身份证扫过闸。身份证的使用到淋漓尽致啊,哪里像我们这里用来收在钱包、去登门访客做记录和去银行用而已?

只是一堆人,很多都是大叔大妈不晓得是什么样的心态,明明所有的购票都已经有车位了,还是争先恐后的挤来挤去,争先恐后。过了扫描,下楼了赶紧上车,找到各自的座位,就安稳入座,当准时准点1120,动车(高铁)就开动了,整个车厢都满座。动车平稳,宁静,快速。一个半小时后就抵达黄龙九寨站。

以前动车还没有开通到九寨沟黄龙,坐车坐巴士从成都要到那里,需要大概九个小时呢,这个动车是大大的缩短了行程和增加了舒适。只是,短短的一小时,从成都的海拔三百米直奔海拔三千米,对有些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 高山症。如果坐车,除去弯来弯去可能的晕车,慢慢的爬坡到三千米,身体还有多一点点时间去调整和适应。

我时而看看书,时而闭目养神一下。从盆地进入中低山区后,川青铁路便一头扎进大山,隧道一个接一个:松潘隧道、德胜隧道、红桥关隧道,镇黄段隧道占比高达95%,也诞生了一条亚洲最长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德胜隧道。大部分的时间动车都在山洞隧道里以时速190公里的速度前进,这条线的工程突破了许多挑战,用了差不多十年才打通隧道开通,所以真不简单啊。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

体验 - 炒茶

 一路往回赶,其实也不能多快,有些地方开始堵车了,加上艳玲师姐不时不时的偏离导航、错过路口的,到抵达桐梓林站下车,坐地铁再赶去文殊院站,到步行进入到香园,原本约见两点见面的,抵达时也差不多迟到了半个多小时了。牟滔老师说他在行政楼三楼,我们直接上去就行。


牟滔老师,或亲切一点叫他牟牟的,与两三位美女在炒茶。旁边还有许多刚采摘下来的茶青在轻微萎凋,准备下锅杀青揉捻四十五分钟,然后要拿到外面焖黄。平时看戏就觉得这样轻易简单的炒茶,看起来很潇洒,很容易,这次可以近距离接触炒茶,真的给我很不一样的体验。


没多久,牟牟说,来,你来试看炒茶。这个锅是加温到273°摄氏,因为要杀青,茶叶里的水汽会被翻炒揉捻的时候释放出来,一不小心就烫伤了,所以是要戴手套的,还要一直拍打手套释放热气,不然也是会烫伤。


这样的来回翻炒一锅差不多要四十五分钟,原本一锅大概两三公斤的炒到好,只剩下大概500 gram 而已。我炒了大概有20分钟,大概体验和掌握了一点诀窍和速度,就起来让在一旁观察很久的紫娟师姐体验了。没想到她还真炒茶炒到有板有眼,可能平时也是有在炒菜的关系吧。


间中益智师父有过来行政楼,那边才听到说看到师父从文殊院走着过来,转头师父已经上来三楼了。师父看了看我们在炒茶,也问了我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简单的说话,得知我们在炒茶制作黄茶,师父丢了一句:“在炒黄茶呀,这难度很高的哟。”就微微一笑的走了。

我在想,黄茶的主要是焖黄,有什么那么难的?后来听牟牟解说,原来要掌控到不炒过头,与不炒到太生,要掌控是很挑战的,一不小心,就变成乌龙茶,或还是没有转化成功的绿茶。

牟牟说,这盘就是你们的啦,全部过程要三炒三焖,然后还要抛香干燥,所以几天后才回来找刘杨师兄拿成品吧。原来过程需要那么繁琐,一点都不简单。炒茶除了技术手法,最重要的还是茶青的品质(原料),还有制茶的环境(技术)。大厂有好的茶园环境,有稳定的程序与仪器,所以难免炒出来的茶会比一般农民的茶要来得精致美味好喝,当然,这些都是需要消费者去买单的。

这么一说,那真的太愧对早上遇到的农民伯伯了,那是他以自身汗水耕种出来的茶树,和耐着温热时间用自己的手去炒出来的茶叶,实实在在的血汗钱啊,味道口感也变得不能/不应该去嫌弃了,只能说各有特色。紫娟师姐说,越来越内疚了,早上没有帮农民伯伯买他的茶。

出发来成都前有被告知,每逢农历十六,香园有举办一个特殊的【照见禅茶会】,是共有六席,代表“六和“。我很想体验看这个茶会,所以安排了下午炒茶也是可以顺便参与这个茶会。

当炒茶好了下楼要登记索票的时候,才被告知要提前预约的,怎么一开始我问程序的时候却被告知只需要在时间抵达就可以参与。看着已经报名的一堆,临时来登记的排队候选又那么多人,看了看,后来就不打算等待参与这个茶会了。

2025年7月15日星期二

体验 - 茶馆

 那彭镇是一个被规划成为景区的步行街,是老镇改造翻新成现在的一个景点。车子是停放在大概半公里外的一处空旷地方的停车场。在停车场那边上了干净的厕所,就走路过去从另一个路口进去步行街。

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先开始午餐,在一家路边的饭馆。艳玲师姐兴致勃勃的叫了好多当地的菜,我看了一下招牌菜,就发现不好啦,全都是猪蹄、牛肉之类的东西。我说我们都素食哦,不吃肉,而且紫娟师姐都不能吃辣的。


艳玲师姐一个瞪大眼睛难以置信,直呼“坏了坏了”,赶紧去换菜,全部都换成素菜,而且表情都好像很痛苦和为难呢。话虽如此,端上来的菜是很好吃的,可能都是新鲜摘的当地当季菜,只是我们常在马来西亚吃的红苋菜,在成都那里炒出来的菜汁是非常鲜红的,不一样。而过后一天的上厕所大小便,都会有那红色呢,非常“厉害”。


满足的吃好了午餐,我们就开始在步行街那走走。路口有一位农民伯伯在卖自家炒的茶,茶叶外观是不怎么样起眼美观吸引。紫娟师姐趋步前去看了看茶叶,然后艳玲师姐在一旁拉一拉就说先去走走,过后会去茶馆喝茶,要向农民伯伯要了一点样品待会试喝。

虽然那里不热,但晒。整个地区都非常有特色,很多老旧的店铺民宅改装变成茶馆或贩卖东西。就前面是老门面,里面却别有一番风味,或者可以说,别有洞天。每一家茶馆,都会装修成自己的特色,可以吸引人招揽生意,也可以圆梦圆理想。不少地方还在修整,估计整个步行街弄好后,不失为一个非常有特色韵味的郊外小景点。

走走看看就看到有位艺术家设计的茶馆,那布置,那品味,我看了看都很喜欢。当然,我们只是参观看看。再当然,要喝茶的价格也不是很亲民啦,毕竟都是那么有格调品味的布置和环境了。

走走看看,我娘有在一家店看到刺绣的扇子,就想买送给阿姨们的手信。店长说,这个是他手工绣的,就难得有人喜欢,就便宜卖,原本是一把50,现在是三把100吧,随便挑。

比起路边卖的刺绣扇子一把十多二十的,细节看看当然有差别。但要这个价格,如果是机器绣的又太贵了,如果是手工的,就差别很大了,毕竟一针一线这样把景物绣出来,非常不容易。一针一绣,花的是大量的时间和眼力啊。

买了三把刺绣扇子,艳玲师姐转头一声和我说,那些都是机器绣的,买贵了。但我怎么看,都觉得好看,成品和路边看到的有差别。可能那不信任感已经根深蒂固,举凡看到的都要砍价喊价一番吧。

我们接着就去找了那家已有百年历史,被称为观音阁的老茶馆喝茶去。老茶馆的得名,来源于民间神话,相传因茶馆里供奉的观音菩萨保佑而得以在百年前的一场大火中幸存。

青砖加木质结构的老茶馆斑驳破旧,木柱木梁灰青小瓦,脱落的石灰墙中可见原先打底的竹篱。正中屋檐处一扇天窗和两头的进门处能透进些许自然光线,使屋里显得较为昏暗。茶馆的地面保持着原先的硬土,久而久之已经坑坑点点形成错落不平的纹理。

老板戴着耳机在煮水,怀旧里藏着一丝时尚。我们找了个位子坐下来,艳玲师姐带了瓜子、枇杷和一点吃的,也带了前几天她去茶展买的茶来喝。一个人喝茶是十块钱,可以一直加热水,我拿着不怎么顺手的盖碗杯泡茶,和自己带来的茶盏喝茶。

看周围环境,很多人当地人和游客来闲聊喝茶,挺自在写意的生活。我们喝了农民伯伯的茶,一入口是苦涩的,但后来的回甘也不错。但比起艳玲师姐带来的好茶,一下子就分高下啦,茶气、口感和香气,都容易被大家接受。

就这样,紫娟师姐决定了舍弃不买农民伯伯的茶叶,艳玲师姐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现实嘛,事实嘛。在那喝茶得差不多后,我们就要启程回成都了。艳玲师姐还想这边、那边看看,但我一开始已经说好了,约见的人和事要两点回到香园,她才作罢。走过街口时,紫娟师姐头低低的不敢看农民伯伯,快步走了出去。唉,也不晓得,蹲在路旁的农民伯伯的茶卖得好不好。

2025年7月14日星期一

体验 - 幽静

 那个上班高峰时间,如果那时要艳玲师姐开车进去城里接我们出来,单堵车在路上就超过了半小时了,所以她才建议我们坐地铁出来的。谁知道,那时候我们又刚好遇到了上班超级高峰期。路上的堵车和个人时间安排,结果艳玲师姐还是迟到了一些,我们赶紧上车往城外去了。

在车上一阵打招呼和聊天,也把艳玲师姐心心念念的【马广济杏仁粉】送给她。我们先到成都新津花源镇的白云寺去参观。白云寺历史非常悠久,始建于明太祖三年,也就是公元1371年,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上寺庙也是几经损毁重建,直到1997年才又对外开放。

白云寺最引人注目的景点就是矗立在山顶的那一尊雕像,那是一座高达9.9米的阿弥陀佛金身造像,和一座高达7米的净瓶观音铜像。这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寺庙,所以人不多,但多了那一份幽静。

 在攀爬梯级上去参拜阿弥陀佛像的时候,让我震撼和意外的是有供奉燃灯佛的佛龛。那是对我非常罕见的,所以也乘机膜拜一下。燃灯古佛即燃灯佛,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因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名燃灯佛。

燃灯意为“定光”,所以又名锭光佛、定光佛、锭光如来、定光如来、普光如来。在佛教中,时间和空间是混淆的,因此有三世佛的概念,并且分为以空间计算的“横三世佛”与以时间计算的“纵三世佛”。

“横三世佛”即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纵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燃灯佛曾在过去世为释迦牟尼授记,预言他未来将成佛,是为释迦牟尼佛授记之师。后来,释迦牟尼成为了万佛之首,那么他的老师燃灯佛自然就是万佛之祖。

整个白云寺,因为没什么参访者,所以幽静,加上很多绿叶植物,饱满的空气素质,很不错的感觉。到了时间,我们就得前往下一个行程,到大概半小时车程外的双流区彭镇杨柳河畔,那里有一个已有百年历史被称为观音阁的老茶馆喝茶与午餐。

艳玲师姐开车都需要导航,只是有导航却不怎么专心跟着路线,一直在挪动放大缩小导航地图,也喜欢随意更换路线,或容易错过路口,所以我得帮忙看路。

2025年7月13日星期日

体验 - 劳顿

 漫长的飞行,其实空姐空少都很忙碌的在分餐饮,售卖和鼓励消费。也果真很多人会在那里因为香味的引诱而额外的掏钱购买飞机上的餐饮。我就在那看看书,睡睡觉,东张西望的,顺便把手机的sim卡放进去了。就这样躺躺睡睡醒醒看看,终于都降陆成都天府机场。打开手机,完全接收不到讯号,不晓得是不是手机设定出了问题,还是买的卡不能使用。

赶紧下机冲去排队过海关,出发前几天我有提前网上填妥入境卡,以为可以轻易通过,没想到过了防疫检,排队到了海关柜台处,还说要填写入境表,结果得出去填写过一样的电子入境卡,再排队。

在那期间也一直尝试弄手机讯号,奈何就是不能链接,想要接天府机场的WiFi,也似乎需要什么启动码,不知所谓的。还好紫娟师姐有roaming可以暂时接到她的hotspot,让我能够安排交通进城。顺利过了海关,走出去辨明方向,要走去乘搭呼叫车的地方,其实也不近,好不容易找到了,原来也有很多人在那里等pickup.

就这样,等到了司机,上车就往住宿那里去了。在那时,也顺便通知了旅行社的代表,他说会来饭店等待要收钱和解说条款,无论多迟都没关系。我还为这样的竞争服务精神而赞叹呢。一路摸黑,那时也已经过了十二点,所以可想而知打车进城的收费肯定不便宜了。就这样大概一点前抵达【如家】,这个收费是惊人的255元。在柜台办好入住,也因为我没有中国手机号,不能登记成为会员享有免费早餐服务和订房优惠。

上到房间,我手机还是不能用漫游,没多久旅行社的人到了,说明了一些细节,他主要还是要收款,和在那里危言耸听的解释了高山症的情况,鼓励我多买个人保险,一人三百块。他说了在黄龙那个高山地方,万一有什么事,要直升机载送下山啦,又要住院什么的,如果没有保险,自费的话可是天价呢。

我想想也不是太多钱,况且也不时有听闻高山症的事,就买了保险,一下子,就把支付宝里的几千块付了旅费和ewallet的钱付了保险,几乎掏空钱,支出用到很多了。那旅行社的人,一收钱,给我草草签了不晓得是什么的合约,就二话不说的走了,说明天下午这样会有人联系我们告知细节和安排。然后我上楼梳洗,那时也快凌晨两点了。

我长期的规律作息时间很神奇,早上六点就睁开眼睛起来了。在那弄一弄手机的设定看,eh,就接通了可以漫游了,原来是我自己不会设定弄错的缘故。在书桌前看看人间菩提,就去梳洗和准备了。提前约好了艳玲师姐九点在桐梓林车站集合,她要带我们出去彭镇老茶馆走走。

由于没有签购住宿那里的早餐,问了柜台,外面那里就有东西吃了?柜台小姐说,吃东西转右,去地铁转左,然后我们就走过去吃当地的早餐。那早餐面食的份量是有点大,当说到不要肉的面条食物,阿姨都瞪大眼睛好像看到怪物那样的难以置信。紫娟师姐食量很小,结果一顿下来结果是我吃了好多,也不贵,三个人就36元而已。

换个方向,走去地铁入口,原来一个文殊院站有那么多出入口,而这个离开站点最远的是H入口,走到检票站是大概有半公里的距离。在密密麻麻的的地铁站图那里看了桐梓林站,第一次生疏的买了票用支付宝付款。入站还要检查包包看水壶,那时是大概早上八点多,到站才发现那个往南的方向的一号线是多么多人,是一天内最拥挤上班高峰时段。

那情况是人满到要硬挤进去全部贴着站,勉强的硬挤关门才行。第一次关门时我人进了包包卡在外面,门开了再关一次,好不容易全部都进车厢,车走了到下一站,同样的情节,一些人挤出去一堆人挤进来,真的感觉呼吸困难。我们站着也不需要抓扶手,反正都是动弹不得。之前在电视看了日本的沙丁鱼挤地铁,觉得很滑稽,结果我们在成都体验了。

好不容易到了桐梓林站,到站前还要猛吸一口气了冲挤出去,真担心出不到车厢,好不容易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挤出去,才松了一口气。这样的高峰时间,这样的挤车经历,真的太特别了,试过一次就不敢恭维了。约好艳玲师姐的九点见面,结果我们八点半左右就抵达了桐梓林站出口,得在那里看看来往车辆,等待艳玲师姐到来接我们。

2025年7月12日星期六

体验 - 超重

 我和阿飞在那里聊聊近况,没多久就差不多时间,外面要出发去机场了。紫娟师姐和我娘去书轩逛逛的发现新大陆,原来雪隆那里的书轩卖东西的售价,是比槟城这边较为便宜的。据说是有大护法为了推广和流通,有护持补贴了一些。就这样,我们走出静思堂去拿行李,阿飞执意要送我们到MRT站,还有提一袋燕窝产品来送我娘,奈何是需要手提,那有液体是带不上飞机而作罢。

从甲洞那里坐MRT到布城,是一段非常遥远的距离,42KM,但车资只要RM 4.80。充值了touch n go刷了票进去,车也到了,车厢空荡荡的没什么人。经过了31个站,绕过了许多我当年读大学时经过的地方还有住处附近,事过境迁,物是人非,有些人事物也只能剩下回忆与感慨。那时住的地方算是刚开发的新市镇,现在已经很多设施,人口什么也很多了,发展到有些都不认得了。

抵达布城总汇站,要爬上走下的换乘ERL到机场去。马来西亚的公共交通最大的诟病就是换乘衔接时的不方便,和没有一致性,要另外购票或得出入不同的闸门。还好,买票去机场是简单方便的。原本单程从KL Sentral到 KLIA的是要RM 55,这个这样的换乘从布城到机场只需 RM 9.40.

三个站就抵达了KLIA2,辨别方向,我们就可以去入闸了,因为我已经提前办理登机。在进入安检前的入口,那里大排长龙,很多人都未克进入被挡下,因为旅客的行李需要逐一的称重和检查手提行李的大小。

我之前已经有听闻亚航严格执行这个条例,带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去,结果我就被拦下了,说只能一个手提包,总重量不能超过七公斤。我们仨,超出大概五六公斤,所以不能通过,得加购额外的手提才可以。

无奈,只能赶紧去一旁处理这事。我娘一直在嘀咕,都是那三包杏仁粉添重。三包也才1.5公斤。我背包那边的三盒泡面应该不到一公斤,还有一本书本也没有一公斤吧?上网站一看了要多买七公斤的手提行李需要额外付RM 80。眼下没得选择,就买吧。

还好有换了部新手机,操作比较流畅,只是截面不晓得哪里去把付款好了的新单下载。要再进入,结果又。。。说只能手提一个和小背包,不能三个,要我把三个包塞进变成两个包。这个是LPPL的做法,我就马上在闸口守卫面前塞进另一个包包,这样就给过关了。走过几步,我又把两个包变三个包了。

通过电门安检,经过自动海关,还是很多人不晓得怎么使用这个“先进”的设施,那些操作或探测不到护照,或指模不清楚,或奇奇怪怪的原因而不能通关。经过了就得赶紧去登机闸口,顺便找看地方把那带来的食物-泡面给处理了。

整个KLIA2,我竟然找不到可以有热水的饮水机。而在登机口那里仅有的三台,两台是烧水已经没办法出烧水,那赞助品牌的出水口很不方便,积水流到满地都是,一群大妈(这个是马来西亚的)在那边争先恐后的抢水装水,因为在过安检的时候已经喝完或倒掉了。她们还不依序排队,随意插队。我们就别说人家中国大妈低素质时常制造麻烦,我们马来西亚的大妈也不逞多让。

在那里赶紧弄了泡面才登机,时间差不多了。我娘和师姐都不习惯吃泡面,勉强吃了面就要排队登机了。我没有订购飞机上的餐饮。整理一下已经装进肚子的面和面包,那些手提包包又减轻一些负担,行动方便一些。登机时大妈一样争先恐后,奇怪,明明就已经安排好座位的,何必争?

这个飞成都的用了空巴A330中宽体机,没想到竟然满座啊,可见要去成都的人还真不少。上去找到位子坐好,行李放好,就等候飞机出发起飞了。好不容易大家都坐好,让那些老人家系好安全带,飞机就要起飞啦。飞行时间不长(大概三小时50分钟),就是整个起飞降落程序,又多了额外的半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