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亦智师父的课了,是【课解及禅茶空间详解】,主要是要说明下列几项,只是表面的说明禅茶文化的框架而已,我都已经感到博大精深与底蕴知识深厚,头昏脑胀。
• 一阶课程概况
o 国内班有分禅茶与禅茶空间主理人,全部有一到三阶
o 海外第一班结合了禅茶与禅茶空间主理人,时间较长。
• 了解禅茶空间的构成及起源
o 构成,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创造出一种流动的、层次丰富的空间体验
开敞式空间:用于迎接客人和进行茶道表演。
半开敞式空间:提供一个半私密的环境,适合小规模的茶会。
半私密性空间:适合个人或小团体的静心品茶。
私密性空间:完全封闭的空间,适合深度冥想和禅修
o 起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品茶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开悟,体现了“平常心是道”的禅宗理念。
禅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茶与禅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
茶最初作为药用,后来成为文人雅士的日常饮品,
而禅宗则是佛教的一支,以静坐冥想为主要修行方式。
两者在唐代开始结合,形成了“茶禅一味”的文化现象。
• 禅茶空间的要求及标准
o 宁静的空间 (一般茶事座位应控制在1.5-3平方米一个人)
1. 观色:六入(眼、耳、鼻、舌、身、意)
2. 观息:四大(地、水、火、风)— 空、寂
• 地:植物……
• 水:线条……
• 火:灯光、碳火……
• 风:流线……
3. 观心:运用手法(如挂画:源起、直指)
i. 源起手法,如:路窄,用“好好过”;屋顶低,用“低头是福”“首先您得健康,其次的都是其次。”“拒绝看相算命,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ii. 直指手法,主要给自己看,空间里尽量不用。如:“除了生死,其它都是擦伤。
o 专业的主理人:普茶七职
三理(主理、驻理、煮理)、
二助理(主理人助理、煮理人助理)、
普茶师(必须掌握五种泡茶形式)、
普茶导师(有教学能力带领普茶师)
o 完备的器具
五种泡茶形式:烹、煮、煎、点、碗
十种行茶方法的相关器具。
1. 盖碗法:使用盖碗(由盖、碗、托组成),适用于多种茶类,方便注水和观色闻香。
2. 紫砂壶法:使用紫砂壶,适合泡乌龙茶和普洱茶,紫砂壶的透气性和保温性有助于茶叶的充分浸泡。
3. 玻璃杯法:使用玻璃杯,常用于泡绿茶,透明的杯子便于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
4. 公道杯法:使用公道杯(又称茶海),用于均匀分配茶汤,确保每杯茶的浓度一致。
5. 茶盘法:使用茶盘,放置茶具,方便排水和收集废水。
6. 闻香杯法:使用闻香杯,先将茶汤倒入闻香杯,再倒入品茗杯,用于品味茶香。
7. 茶荷法:使用茶荷,暂时放置干茶叶,方便量取适量茶叶。
8. 茶则法:使用茶则,从茶罐中取茶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茶叶。
9. 茶针法:使用茶针,疏通茶壶内网,确保出茶顺畅。
10. 茶托法:使用茶托,放置品茗杯,避免烫手和弄湿茶桌。
o 如法的流程:每个季节有其特点饮品
o 茶事的氛围: 宁静、庄严、热闹、端庄、随意
o 学堂的功能:展览、活动、请吃茶等
• 禅茶空间的主要功能
o 推广文化,比如禅茶
o 盈利销售
o 阅读空间
o 宗教场合
o 休闲场所
• 普茶七职
o 主理人:主要负责人
o 驻理人:看顾站驻的人,也可以是主理人
o 煮理人:泡茶煮茶的人,也可以是主理人、驻理人
o 主理人助理
o 煮理人助理
o 普茶师:必须掌握五种泡茶形式
o 普茶导师:有教学能力带领普茶师
• 主理人的基本素养、技能及知识结构
o 有思想立场
o 有自己的作品(茶、茶器、书籍、教学、管理等)
o 后续有人(三代传承)
师父说明,若要完全掌握整个禅茶文化,如果努力一点,积极一点,大概在十五年就可以学成出关了,要十年精进积极用心的上课,五年实践,就大概可以成为大师级了。大家听后,相视一笑,可能心里都觉得,听了这个框架与概念,回来马来西亚这里都可以开班当老师了。师父一直又一直强调,要后续有人,要有传承啊。
当开始可以提问时,我也把握问了好几道问题,希望可以借此开启交流,但大家可能都还含蓄,或不晓得应该问什么,所以都保持默静,变得我让师父调侃“问题人物”了。师父在解答的时候也引用了许多香园的情况做例子,真是投入了很多的心血在里头,也很有福报的把整个香园都弄得非常有道气,也变成了在成都做文化推广的指标,算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就这样在脑袋发热,思绪满溢的情况下,也结束了师父的框架概念课程。这个是在一阶时唯一一堂师父的授课,所以很珍贵。但在步入二阶时,都是师父亲身来指导授课的。一阶,是体验而已。上了二阶三阶,那个才是主要真正的学习和上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