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星期四

体验 - 郊游

 隔天约好,艳玲师姐带我们去郊外一个叫仁寿县太平镇的地方,被称作是“中国枇杷之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这里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枇杷种植,至今种植面积已达到了21万亩,这里的枇杷个大饱满,口味清冽,每到枇杷成熟的季节,很多人会慕名而来。

 因为是星期日,所以不担心上班寄地铁变沙丁鱼。我们大概提早半小时抵达桐梓林那里,结果还是在那里差不多等了艳玲师姐一个小时,因为她要早起准备饭菜和带上要去野餐的东西。艳玲师姐接了我们还要去载她外甥女一起去,说是特别从河南回来的。

兜一兜转一转,接了我们,接了外甥女,还要去接那寄放在宠物旅馆的小狗,出去抵达仁寿县也快十一点了。现在适逢枇杷成熟季节,满山遍地都是枇杷,路边很多人都在卖枇杷,价格便宜,一斤才三块半就有了。


艳玲师姐沿路就买了好多枇杷,到处杀价的,因为她想要自己在家做枇杷酱。我们听多了川贝枇杷膏,但真正的枇杷果实还是第一次看到。我吃了几口,酸到飞起。但有些枇杷已经完全成熟的,据说就有点甜。我是没有吃到啦,我都是吃到酸的。

兜兜走走,原来那些看到的枇杷都不能自己去采,但可以看到满山的枇杷也是很不错的体验。接下来就是,我们要去哪里午餐啊?结果艳玲师姐就随处找个树下空旷地的停车场,就说我们在这里野餐吧。


说实在的,我是真的有点错愕啦,对于这样随意安排。不过也算是体验,就赶紧帮忙架设野餐用的桌椅东西,然后开始吃了艳玲师姐一早就起来准备的午餐,都是素菜,很用心。吃完了,艳玲师姐说要在那里喝茶休息聊天。那里是有蚊子的,也不怎么凉爽,好不容易喝了一壶茶,收拾干净了,就去下一个地方看看枇杷。


兜来兜去,艳玲师姐不断的错过路口和偏了导航,也不晓得要去看什么景点和做什么。我看看时间也是不早了,就说在六点有约了人吃饭,所以两点多的时候就开始返程成都。

艳阳的午后一路上直路开,但汽车的智能提醒就一直说司机要集中精神,思绪飘到外太空了之类的,可能探测到艳玲师姐的小眼睛眯眼,跟抓方向盘不那么的稳吧,所以才一直又一直的提醒。

艳玲师姐再度发挥最佳成都代言人本色,说附近有一座古城,算算我们还有一点时间,就去看一下,看一下,不可以错过,很值得看的,一个叫黄龙溪古镇的地方。


黄龙溪位于成都东南方向40公里处。黄龙溪东临府河(锦江),北靠牧马山,当年镇上曾有7座庙宇和仁(寿)、彭(山)、华(阳)总府衙门。码头上舟揖如林,商旅云集,一派繁荣景象。古镇黄龙溪之所以为游人所青睐,是因为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更因这里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等,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图,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

1700多年前,古蜀先民就已经在黄龙溪镇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黄龙溪镇曾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末代蜀王在此作最后的决战。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屯兵于此,以备南征。此后,黄龙溪日渐繁荣,水陆交通繁忙,至宋代已发展成为以大宗茶叶交易为主的镇市。最早记录这一建置的古籍是《宋会要辑稿》。唐宋时期,黄龙溪镇日见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清末,属华阳县黄龙、永安、顺河3乡和仁寿县佛洞、嘉禾2乡。

艳玲兜兜转转找了一处停车,大家先去上个厕所,原来是旱厕,我赶紧解决了内急就出来了,味道和环境都太让人醒神了。这个黄龙溪古镇,如今已经变成很多人来消暑打卡玩乐的地方,尤其有一条小溪流过,很多人就在那里玩水泼水什么的,非常嘈杂,一点也没有古镇应有的清幽。那边有石雕一个龙头,一处龙尾,还有两条江河的汇聚点,所以是有其历史价值。只是现在都变成很商业的打卡处了。


天气实在炎热,而且我也没有什么兴致继续走,游客很多非常喧哗,就打算拍一拍找到此一游后就回去了。谁知,走着走着,艳玲师姐又迷路了,不懂应该从哪个出口回走去取车。一整天这样走动,艳玲师姐也感到疲倦了,所以有点慌,因为要问路人时准确说明是哪一个停车场,也难做到,景区那边有几个停车场呢。

没办法,就联系了外甥女请她发地标好找车。地标发来后,我才发现原来艳玲师姐是不太会用导航和看地图呀。是没有什么方向感的人。到后来,还是我大概大概预估了方向,依照地图跟着大路走到了停车处。真惊险。

回程的路开始有点多车和天气非常热晒,艳玲师姐还想推荐我们地方去参观,被我说了一句“我们想回去了,因为六点有约人吃饭”,艳玲师姐才作罢。她这样的热情和不知拿捏时间,有时候是真的很头疼的事。

回程的路开始有多车,有些路段是开始拥堵了。所以艳玲师姐找了一处地铁站停靠放我们下去,让我们搭地铁以便可以更快的回到约会地点。地铁是没有堵车也没有拥挤人,所以我们大概五点45分这样就回到【如家】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