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星期四

祖宗

 现在很多人都受到西方世界的影响,以我为尊,自我放任,不信神,不信鬼,不尊贤,不祭祖。所以现在很多人的房子都不供奉祖先、神佛菩萨等的,然后也很自我的说,那些拜拜的都是迷信的人,他自己是无神主义,不信这些封建迷信的崇拜。 

回到最初思考,我们从何而来?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信念是什么?如果思维有足够的强大,能量高频,那自己本来就是《神》,自己就是祖宗。但,有多少人可以办到这样的层次?当我们需要依靠,我们要找谁?当我们需要力量,我们怎样无限量的自产《炁》?我们想要得到指引的时候,是以什么为界限和依归? 

我在2018年的时候去学习到让我醒悟的课程。寂静师父问说,祖宗在哪里?祖宗就在这里,就在我们的心底,我们的现在的身躯,都是流着祖宗的血,长着祖宗的肉,科学一点讲,就是我们都遗传着祖宗的DNA。一代传一代,我们都继承着祖宗的基因血脉,所以我们的祖宗不是远在山头埋着的白骨,祖宗也不是迷信的虚无,而是真切的存在的。捏一捏自己的肉,是有感觉的,所以是很真实的。那为什么我们连祖宗也不要了? 

历代祖宗对于现在的我们是真空(因为已经离世几十年到几千年),也是妙有(不能抹杀忽略了血脉和基因)。我们一个人身后,有父母。父母身后有各自的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依此类推,是一代就是二的倍数往上推再相加,那是非常庞大的数字。好比说三代以前就是曾祖父那一代,就是我们背后有2+4+8=14人,到第六代以前,是2+4+8+16+32+64=126人了。


 想想,每位祖宗都会传承着好的祝福给后世,那第六代单传直线就已经有126个祝福,而第七代就是254人。。。那是多么庞大的数字?我们还没有把旁支加进去计算,就已经如此的大无限了。为何我们背后有那么多加持的力量,但我们却不要去继承,不要去承接,不要去接受?
 

不说远,就是近近的堂上两老,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尽孝和照顾。时而恶口,经常觉得厌烦。很多人就只懂得对自己的孩子“尽孝”,却远离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的父母,只会索取不思回报。那是很不对的。一,是不懂得感恩如何得福;二,没有得到祝福加持如何平安好运。要知道,父如天无私盖(罩着保护)、母如地无私载(孕育滋养),尊重尽孝侍奉父母就仿若得到天地的祝福!父母对下的爱护怜惜就如现在人对孩子的疼爱,所以那是多么大的力量和加持。再往上推历代祖宗就算只是部分的传承,累积起来那是多少重天、多少里地的祝福? 

很多人容易得忧郁,小孩也容易自闭。师父给的推理是,那人或父母与祖宗的链接断了,所以变得不懂得找到定位的根,心也变得散乱飘荡,所以就不踏实了,也不容易安定,惶恐不安。当我们和祖宗的链接对上了,那事情就好办了,往往不药而愈。而最容易的办法,就算虔诚的感恩祭拜祖先,或到坟前磕头(前提不是那种心不甘情不愿的)。 

清明,虽然是一个缅怀的节日,但也是一个让我们去和祖宗链接好机会。好好的把握可以去追思寻根的机会,好好的在坟前上香磕头。忙、晒、累等都不应该是个借口。如果想要自己好,顺利,平安,踏实,得到祝福,那至少自己也要去行动付出,去清扫,去整理让坟明亮干净。里面躺着的是我们的《根》,如果《根》在地狱,长出来的树也难身处天堂啊。果要长得好,根先要扎好,种子要对,阳光雨露也要充足。

2023年3月16日星期四

能量

 有些人,远远看去就一副无精打采阴暗苍老的样子;有的人,一大群人海中,轻易就会注视到他,闪亮光采,容光焕发。以前我会觉得,那是角度,光线和焦点问题。后来我发现那可能是跟一个人自身的能量有关系。能量这东西我没有接触很深入,只是有看看一些文字文章,略懂和有感受。就是那一点点的感受与观察,例子多了就足以做一点小结论。 

每个人,世间万物,是有其色身与能量组成。能量也可以说是【气】和【炁】。科学角度就很简单的分析,气就是因为细胞血液流转振动,所散发出来的热能。小至中子,大到细胞,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呈波形的恒动,所以就会发出热能(能量)。虽然没有解释不对的地方,但我感觉是把能量的格局范围限制小了。 

【气】,繁体就比较好理解,【氣】,我的认知是从外而内的补充,主要是通过食物来提升自身的能量,是有穷尽的时候。【炁】,则是无穷尽的天地原始能量,可以通过吸收来转化,从内而外的散发。两者都让人变得有精神、有“灵魂”,有能量,也可以通过共振来感染身边的磁场。所以,我认为比较圆满和全面。 

有些人天生悲观,或遇事执着,情绪的波动大,经常忧愁悲伤的,所以消耗体内累积的正能量比较多。当负能量多过正能量时,就会看起来无精打采,或愁云密布,或印堂发黑,整个人看起来比较阴暗,让人靠近了也被感染了负面的情绪和能量。甚至会让人敬而远之,不敢靠近。 

有些人天生乐观,做事积极自信,情绪稳定正面,所以体内的正能量消耗少或是反向的一直在补充累积,那时候人就看起来明亮靓丽,仿佛就是一个小型发电机那样,照亮四周,也比较容易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人人都喜欢靠近参与,人缘比较好。 


对于自身,我觉得一个人的能量水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有些人能量低落时,虽然身边有人鼓励,或是自身懂得那个要重新站起来振作的道理,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的驱使,看得到,做不到,所以也走不到朝向复苏的方向。你告诉他,要这样做,可以改善目前的困境。他噢一声,然后给很多拒绝的理由和不能做的借口。然后继续沉沦,哀叹,伤悲。 

可是如果一个人是有能量的,基本上都不会去让人去扶持,或当逆境一开始来到的时候,就已经积极的想着如何去改善、预防。而面对挑战时,他总是会自主成长,进修,找方法去度过。一般上,就算会遇到打击还是困境,也很容易自己找到突破的方向很快扭转局势。这个可能就是自身的【炁】,驱使前进的动力。这样的人也会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 

对于【氣】的补充,我认为天然的蔬果食物,是最好的补充,也是最少消耗能量就可以消化的食品。很多人觉得要吃各种肉才可以有能量,我认为因为肉类本身也有自身的能量。当要消化,就是要动用到自身的能量去消化肉类食物,进而减少吸收,甚至因此而变成消耗自身能量。

而天然蔬果吸收天地精华能量后,被服用时蔬果本身所带来的能量就可以轻易转化进而补充自身能量。就算是需要消化的能量,因为蔬果比较容易吸收,所以消耗的自身的能量也比较少,消化后就可以得到自身【氣】的补充。越是少加工,甚至生吃,所转化的能量就越多。修道之人,一般都是蔬食的,不是吗? 

至于【炁】,我认为可以通过转换改变思维念头,驱动内在的能量转动,进而和天地间的能量链接,承接到转换成自己的能量。当我们可以好好的运用到内在的【炁】,转动自身的小宇宙,和天地共生、共存、共融、共合,那就会有源源不绝的天地能量让我们去产生共振,进而滋润,影响,覆盖身边的人。 

有些人会透过一些能量产品或接触大自然来滋养内在的【炁】,我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共振共生的特性,所以是可行的。有些人带些水晶,或有神明符咒的加持,或诵经,或瑜伽,太极、颂钵。。。都是可以进行的事。主要是通过外在有形色的人事物,来平衡加强自身的能量,进而转化天地能量成为自身的【炁】。 

一点点分享分析,希望人人可以在这个烦嚣急躁的世间,可以保有那份清净纯洁的能量,来驱使自己成为容光焕发,闪亮耀眼的正念之人。信服了,要去行动恒持。如果一个人连相信的能量都没有,那就只好。。。等待更强大的能量契机了。

2023年3月7日星期二

思维

 一个人的思维层次,决定了他的格局与视野。遇到许多人沉浸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无论如何告知新东西,依然不肯接受,甚至会激起极大的反弹和对抗。最近和一位朋友分享到,某大公司集团的董事长夫人还是创办人,都加入成为慈济地方分会的副执行长,或召集人,或重要公关代表人物。怎知朋友的观念观点是,大鳄们要赎罪做功德,鳄鱼眼泪等等。

我尝试去理解那种思维。到底一个人是因为厉害,才会变成很有钱?还是因为有钱,所以很厉害?我也尝试去理解,是什么样的一种偏见或伤害,才会让一些人那么仇富?如果一群社会金字塔顶尖的人物,都放下之前追求名利,转而去参与付出“舍钱”的慈善机构,做些吃力不讨好还可能会被人嫌的事,是因为他们同时变傻脑袋装水了?还是创办人厉害吹厉害骗迷惑走火了?仰或是他们开始有不同的兴趣了?

总之,无论我如何解释或分析,被怼回的都是以钱以财富为切入点,说他们是骗了市场的钱,现在才捐一点出去,做好事、做功德,以求心安理得,要赎罪、要补偿罪孽。然后期许带来更多的运气与名气,继续去骗更多人的钱。

毕竟是相识很多年的朋友,也看到他在股市/财富圈子里,一直沉沦打滚了好久都没有起色。闲暇时他除了研究如何赚钱外,就是要想如何致富。看的书,接触的层面都是以财富金钱为主,对养生、对健康、对社会付出贡献,对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格局,到了解各种学说观点哲学。。。都没有多大的兴趣。我想和他分享看看,一生人除了财富的追逐外,是不是还有其他东西值得去专注,可以去体验?

一个人从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越发往上追寻。这个可以从1943年Maslow Needs Hierarchy那边得到解说。当到达最顶端时,往往就是要寻找心灵上的满足感、成就感与富足感。可能对于一些社会上成功企业人士,钱再多也买不到快乐,反而会越来越空虚,或感到彷徨吧,所以转而转向寻找最纯粹的快乐与满足,也就是布施付出和成为别人的贵人。如果金钱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快乐,那世界首富,那些富豪排行榜的商贾富豪、皇亲贵族,岂不是时时满脸笑容,天天都快乐?但现实好像都不是这样的,短暂的快乐,与满足富足从内心散发的喜悦,是不一样的。

金钱不一定可以买到快乐,但付出帮助人的喜悦,那是从内心而发的。帮助别人,不一定需要很多钱,财富的多寡也不能决定喜悦快乐的高低。那喜悦快乐是投入参与的深度来决定。可惜这些都不能被理解和接受。我轻轻的笑一笑,算了吧,机缘还没有到。

就好比,一只徘徊在二维空间,只是看到前后左右多广多宽的蚂蚁,是不会知道原来眼前除了宽广前后左右外,还有一个空间是上下的三维空间。蚂蚁更加不能体会三维空间外,为何还有一个以时间为基础的四维空间。如果一只在努力爬的蚂蚁,被一根手指从上而降挤压下去,就会死得不明不白。为什么环顾四周都没有出现的“手指”,会从不晓得哪里冒出来的“空间”把自己杀死了。如果蚂蚁懂得抬头,如果蚂蚁能够翻身,那就可能会看到原来它的世界,除了眼前看到的宽广以外,还有一个高低上下的空间,或许以后它在爬的时候,就不会突然死到不明不白了。

人在世间,同样的。如果没有翻身抬头的机缘,永远看不到,世间除了物质、温饱和金钱的追求外,还有一个叫付出,一个叫舍,一个叫助人,一个叫“善”的共生、共合、共荣的世界。这就是思维,这就是层次,这就是格局,这就是视野。


2023年2月28日星期二

断食

 兴起断食的念头,其实初衷也不很复杂。有很多因素和理由,比如可以省下几天的吃饭钱、可以体验饥饿的滋味、身体排毒净化、减肥,还有锻炼意志力。一部很感动真挚的分享影片看了,知道有位洗肾患者,不能工作接受补助,却愿意饥饿一天存下五块钱捐去帮助人,就想效仿这样的“苦行僧”方法去锻炼与净化自己。不知不觉,我这样也维持了一年多了,每个月尾一次,从24小时到45小时不等。

 我一开始时,是从16小时,到24小时逐渐延长时间,看身体是否能够适应,和看看有什么奇怪的症状需要去注意。当然一开始说要断食,我娘和朋友也是会担心碎碎念,但我坚持了几次,又可以去跑步、骑车、游泳。。。生活作息都正常,只是有喝水没有进食而已,就渐渐的放心,由得我吧。断食期间我只是喝水或喝茶,没有吃任何东西了,这样断食超过24小时。 

我是很单纯的想体验和净化。我们每天吃进那么多东西,健康的,垃圾的;好的,坏的;素的,荤的。。。身体消化系统就一直在工作、在消化,也一直在排泄。有些人甚至不让身体休息,就在半夜或不合适的时候也会进食,所以变成身体过度承载着我们自己的挥霍和伤害。久了,要不胖了,要不毒素沉淀累积了,要不消化器官故障了。。。得到的伤害也是自己。我就想说,一个月一次不过分,就让身体消化器官休息一下,也顺便把毒素也排出去。久而久之,感觉这样很好,我自己体验到这个好处,也就坚持了下来。 

一开始断食的8小时,没什么事情只是感觉饿,所以很轻易的完成。16到24小时,那时开始有考验和煎熬。很多诱惑,很大的饥饿感,很想中断放弃。但一旦过了26小时后,就一切都比较轻松容易了,那个诱惑、想放弃的感觉就比较少了。只是那时候也是很容易口渴,需要大量的喝水补充。有去了解一下,这是身体开始消化转换体内脂肪时,需要比较多的能量,和转换时需要更多的水份来降温,为自然现象。当然,也会看到腹部肚腩直接扁平了很多,而一直以来经常放屁的不良习惯(其实也不是我想要的),也会减少到没有去。 

有人担忧没有进食会导致胃酸胃痛之类的,我研究发现胃酸的形成,主要是压力和焦虑引起的。而若平时到了进餐时间我还没有吃,就会很饿很不好心情。但若要断食的时候,尝试很多次跟身体沟通,有交流后,身体就很听话了,不会很难受,也很容易的去适应。我们还是要好好的跟我们身体器官沟通啊。


现在的世界,人口太多了,超过80亿,而粮食越来越不足,因为很多吃肉荤食的消耗大量的粮食来喂养,所以饥饿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我觉得,如果没有体验一下饥饿的感觉,是不会明白这样的感受。而现在的人,挥霍浪费食物也很严重,所以粮食危机的到来是迟早的事。吃得简单,耐得住饥饿,想来也是对天地万物的一点回馈吧。当然,素食是大回馈。 

很多人会说,羡慕、佩服、给我加油打气,但他们自己连一点点尝试行动都不想试看,每天还是那样的大吃大喝,虽然不至于暴饮暴食(有一些是),但对于吃不饱腹的苦,简单清淡的知足,净化排毒的理念,就搁置不行动了。到后来,自己身体超负荷了是会发出警告讯号的,也许就为时已晚了。 

如果可以每天蔬食,当然很好。还是鼓励大家至少一个月一次,从12小时,16小时,24小时开始,循序渐进,把堆积累积的毒素,排出去吧。身体的负担少了,回馈给我们的,会有意想不到的的收获。

2023年2月22日星期三

三观

 三观,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世界观:彼此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世界,或事发后以什么样的角度来切入,和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

价值观:生活和人生道路上,当需要做取舍、做决定时,考量的权重是什么?

人生观:对世界自己有认识,思考,有想要的追求,想过的生活,朝着向往的目标前进努力。


人与人相处,最开心总是可以遇到知音人,知心者,甚至有默契的人,而最终,还是要三观契合,不用多,一两个就足矣。可惜,地球上八十亿人口,现实中往往难以遇见。人的一生在这条路上,带着迷惘懵懂而来,总是希望可以在离去的时候,有一点开窍开悟,有一点轻安解脱烦恼。这是一段学习与成长的过程。

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举步阑珊,到快乐上学,读书认字,到懂得思考解题,选择喜好,到遇到伴侣,找到满意的工作,憧憬着甜蜜的日子。。。我们从一个阶段进入一个阶段,直到面对生老病死。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学习成长的速度,甚至自身的能力能量也不一样,所以能够累积的知识智慧,思考的格局层次也跟着有落差了。年龄,很多时候是不能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思维层次。


原本以为包容就可以作伴到老,原本以为扶持就可以牵手去看海看日落,原本以为时间可以加厚彼此的感情,原本以为声声承诺会是最好的约定。。。但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的,真的不是这样的。爱的存款,是会消耗殆尽,变成负数,甚至破产。就如剥洋葱那样,一片片的剥,一直一直的流泪,到最后发现,洋葱是没有心的。眼泪,白流了。


当面对着各种人、事、物时,应对的方法和切入的观点,有着越来越大的鸿沟,差距和落差。

当有面对取舍时,总不是处在第一个考虑的位置,而对金钱致富,有着盲目迷恋的追求和极度的不安全感,甚至超出对一个人的感情,到锱铢必较的境界。

当想要的简单生活与卑微的追求,一而再的不能得到满足甚至被忽视、忽略,彼此努力的方向,看的书,说的话,做的事,走的路都朝着不同方向分歧。。。


两人一段情,也就越来越不能挽回,甚至变得平淡如水,嚼而无味。冰冻三尺,一点小事,一些琐碎,就足以坠入深渊严寒,不回头,不复返。


十多年的相处,很多已成为习惯。多年的陪伴关怀和理所当然,一下子就变得空荡冷漠孤单。没感觉吗?可以轻易放下吗?会潇洒无情吗?那些都是不可能的。我不哭,但也开朗不起来。我不见面,但样貌画面总在脑海萦绕。我一直说没关系,但心中就是很大的伤痛。

想想,既然缘尽了,既然选择了,既然决定了,那就忍一忍吧,我会慢慢适应的。我相信。

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回来

想要重新开始,从心开始,记录生活的点滴,和自己心里在对话。


你,还在吗?

2020年1月28日星期二

上镜

有幸被推荐,经过非常深入直接的对谈了解,经过团队的讨论和设定方向后,然后以三天的时间拍摄,结果剪接出来的才十三、四分钟的画面。当看了还是很感动。自己觉得还有东西要分享,就在后面的部分加上一些自己的照片和画面,变成自己的一个简介和记录。

是的,这个影片,完整版的已经在2020年1月18日早上9.20分,在慈济大爱卫星电视的【大马慈济情】里播出。https://youtu.be/dqc6ssY21UU 20200118 大马慈济情 - 助人线上。




下面是我自己的个人剪辑版本啦。


反复观看后,发现自己的说话技巧不足的地方。比如口头禅“然后”的运用,淋漓尽致,是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思想表达的逻辑,说话的表情和技巧,也是需要改善的地方。

看起来简短的画面,原来背后的拍摄和画面的构思,真的不简单。但在探访照顾户的画面,都没有经过彩排的,直接就上阵了,自然流露,没有造作。这有赖平时的用心投入与彼此信任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