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8日星期四

赈灾 (三之一)

一波接一波的团队去支援吉兰丹,来来回回,接力送爱送关怀。自从那天半个小时的飞机送货之旅后,一直念兹在兹的想有机会去付出。也因为送货照片不小心给老总看到了,就促成了这个机会再次去送爱付出。那天星期二,收到电邮有团出发去吉兰丹,星期五早上起飞,星期六晚上回来。又再陷入那种为费用而挣扎的情况。



傍晚回家前被老总逮到问我报名了没?我说囊中羞涩呢,这次还是要650大洋,包一晚住宿费。老总说,如果是钱的问题,我先帮你垫着,迟一些才打算。我再说,星期日早上有环保呢,中午又岁末祝福。老总又说,我们星期六晚上就回来了。。。眼看还是避无可避,就说,好吧,我去。老总马上就打电话登记名字了,效率惊人,动作干脆。晚上在排练的时候,上司老板突然讯息我一下,说他得知我也有参与救灾,他也有去。就想说他要赞助我的旅费,还问我可以吗?哇,天大的喜讯,虽然惊讶不过应该没有理由拒绝吧?


就这样的因缘,还有得知大山脚还是有人一起过去,所以就约定了要共车过去。一月二号早上五点飞机,三点半要抵达机场,两点四十五分要出门,两点就得起床了。所以晚上我九点半收拾好就乖乖躺在床上睡觉了。摸黑出发,路上还有许多人才要回家,我们却已经起床准备去救灾了。


在机场帮忙把物资check in,然后也准备了泡香积饭带过去。这样一行人,是跟着实业家与荣董团队出发了。五点十五分飞机起飞,六点十分就抵达了。等待卸货,认领与点算,就乘搭巴士到住处那里去。住处那里,也是吉兰丹慈济的临时据点,开会协调与安排,全部在那边,是一位慈济人的旅店,腾出来给大家当活动据点。



稍做休息,然后大伙又浩浩荡荡的出发去中正学校,此次活动的地点。当天吉兰丹哥市将办一场大型的以工代赈,来合力清扫,以便让社区可以恢复市容并开始运作。原本就要拿来援助灾民的发放金,换个方式变成请灾民打扫然后再领取工资。同样也是钱,不过换个方式,由被动的等待援助变成劳动赚取薪资,除了心态的转变,意义形式上也变得更正面与积极。

邀请卡发了三千张,预计会有一两千人出席。当地志工简单的解说分配工作,看到许多第一次参与的志工还是一头雾水,也不知所措。毕竟要一个人带动六十人去打扫,语言也不怎么通,人生地不熟,难免会恐慌。我也一直分享此行动的意义和背后的含义,虽然志工了解了,毕竟还是会不安的。

人潮开始多了,拿了邀请白卡再换薪资红卡,然后慢慢的分配到各个小组里去。流程动线有点混乱和慢。现实和理想是有差距的,在规划大型人多的动线,需要更用心更有效率才行。在等待的当儿,有问候灾民,有跟他们互动。受灾已经很苦了,我们可以做的除了钱财物资的帮忙,主要也是那份的诚与关怀。早上一共来了一千六百多人参与清扫。


轮到我们了,两百人,要被分配到河畔的Kampung Cina去帮忙清扫。那里有一间妈祖庙,前面有一大片广场,附近还有一间学校。我们坐卡车过去,不过后车厢满是淤泥,而要爬上去也不容易,穿着雨鞋和提着袋子,还要避免弄脏衣裤。感动的是有灾民看到我尝试几次还是爬不上卡车,主动蹲下来让我踩着他的大腿攀爬上卡车。惭愧。一卡车大概载了三四十人,然后就出发去被分派的地点了。


一路上尘土飞扬,水灾过后,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没多久就抵达了。大家看着那么一大片广场,旁边的水沟道路都是厚厚的淤泥,还真的无从下手。和那边的居民打招呼一下,然后就要开始招呼打扫了。可是,工具却不够,也不合适。跟居民借了一点工具,开始了铲除淤泥。不过大部分的灾民还是无所事事,抽烟说笑。有一位老师,一直跟我说为何我们来这里打扫?她的学校也很严重,我们能不能过去帮忙?我安抚她说,我们有人过去清扫了。她带着半信半疑的眼神,过了很久才投入打扫行列。



清扫进度非常缓慢,而且大家也没有那么积极,毕竟没有合适的工具,也没有方向如何整理,根本就不能好好的清扫。就这样等到差不多十一点,工具车才送抵,却没有准备食水到来。让大家领取了工具,许多灾民也开始动了一点点。为了更好的与大家沟通,我找了一两位看起来比较有年纪的灾民,把想法告诉他,请他代为转达灾民并成为小组长那样指挥带领。而我得开始为找食水忙了。问了居民有没有过滤水,都是摇头说没有,最终问了妈祖庙的理事,才准备了一些水让大家解渴。打扫没多久,就到了说好的午休时间了。其实,真的没有多少进度呢。


或许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大家都很关心到底接下来该怎么办?十二点午休,一点祈祷,大概三点开始圆缘与发放薪资,这个是说好的流程。不过这样的带动,根本就是没有成效。卡车来了,载大家回去了午餐了,我与几位志工殿后,也离开了妈祖庙这里回去中正学校。


吃了早上泡好带来的香积饭,还是有点饿呢。休息一下就接到指示说,原本的三点圆缘取消了,现在要继续打扫,回去再努力。各个打扫地点的志工开始聚集在一起,提出看法与问题,然后改善。这个动作其实一早就需要的,白白浪费了半天时间没有成效。我们提出了妈祖庙这里需要比较多的人手和工具,最好也要有铲泥车之类的。


等待两点半灾民陆续回来学校这里集合,一位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开始指挥分配人手。妈祖庙这里我要求了一百五十位灾民来打扫,也调配多几位志工来协助。这次出发大家都随手带工具了。

2014年12月31日星期三

物资

东海岸尤其吉兰丹灾情广阔严重,受灾情况为五十年之最,许多一直没有水浸的地区,这次连接沦陷。追根究底,都是气候变迁,过度开发,缺乏排水规划而造成。这个跟神跟宗教没有关系,纯粹是人,都是人为造成的!

一直追踪关心吉兰丹那边的情况,两位住在吉兰丹KB的朋友一直更新讯息,眼看KB慢慢的沦陷,到最后的信息中断,查实令人担忧。当然救灾的前线作业没有因而停止,支援的后勤部队也一直在努力,把握因缘,创造因缘的,总是要急救的物资送去受灾的人。

道路中断,绕路。绕路遥远,就改变方式,飞机。这次的情况,已经出动到包机的方式,直接在槟城起飞,55分钟就可以抵达KB。再从KB那边,调度资源人力,到最需要、最迫切、最偏远、最无助的地方去援助。现在很多救灾团体已经有进入吉兰丹,不过避免重复赈灾,或物资不合适,一个有效率的救灾协调分配中心,是很重要的。政治、宗教、政党、私利,就放一边吧。

星期日第一团赈灾72位菩萨早上五点从槟城起飞,自费来回机票600元。带上物资,轻便行李,闻声救苦去。很多人不明白,以为捐出的钱是让我们去坐飞机,其实不然,衣食住行都是自费的。去救灾要自掏腰包,还要欢喜感恩平安可以付出,这种“笨蛋”,现今社会是很难找了。

基于囊中羞涩,周转不灵,看到那个六百大洋的费用,我有点却步。再三思量,是否要去吉兰丹付出。可是12月28日早上的上人开示,好像狠狠的敲我的头一下。上人说,我们要把握因缘付出,灾难来到了,有福平安的就要赶紧挺身而出。

哦,那就赶紧去问问看,不能前线付出,后勤支援也可以。人人要当大将,谁是兵啊?人人要去前线,谁顾后勤?就这样一个转念,结果机会就来到了。刚刚好招募男的六位,去护送物资去吉兰丹,即去即回,费用全免。这个难得因缘,赶紧报名。晚上九点飞机起飞,十一点就飞回来了。

下午三点半确定任务了,七点机场集合。两个卡车的物资已经运抵机场,帮忙点算后送进机舱,身穿制服处理一大堆物资,在机场更显瞩目。航空公司下指令,尽所能帮助救灾。搬运物资进机场时,警卫都来帮忙推车了。这个时候,种族宗教现在哪有什么分别?Unity by the Moment。

飞机不大,可以运载的物资不多。而且这个还是民航机,所以乘客座位是不可以载货的。我们一行人,加上过去支援的医护人员,就这样14位入闸啦,等候登机。检查的程序没有遗漏,只是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目的地,所以非常简单轻易就进入候机室。原本九点起飞,不过上货时间耽误了。

九点半起飞,整架飞机72个位子,只有我们14位,空荡荡,却肩负使命。同样的,应该有的服务与标准程序,还是没有马虎。飞机55分钟后的2220降陆。飞入市区前,可以看到许多汪洋一片的住宅与街道。零星的街灯,和一片漆黑的住宅,电流还是没有完全恢复。街道上移动的车子也不多,更多是看到停在路肩的车子。

飞机颠簸降陆,迎接我们的是一阵骤雨。飞机没有衔接桥,所以得撑伞从停机坪走进去。双手提物资,想想看,好吧,就冲进去抵步厅了。那边看到许多物资,其他团体也同样空运物资进去,只是人力资源和物资数量没有慈济那么多而已。看到一片热闹的抵步厅,原本戒备森严的地区,现在也开放让大家可以快速提取物资出去救灾。


遇见了早上抵达的团在出境门那边,然后也进来抵步厅分享一整天的见闻和事情。物资下载慢,下雨的关系。看到有些当地的志工,步履阑珊,脸青眼肿,有一点披头散发,想来是这几天忙坏了,累翻了。她拥有一家工厂,如今开放停放物资,也可以给志工暂住,所以应该忙着协调到累了。

东西还没有下载完成,就听到说要我们上去集合了,要启程回去槟城了。什么?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怎么可以就离开?驻守当地的志工说,才那么一点点东西,我们来处理就好,你们可以回家了。然后就赶我们上去候机室了。

带着有点惆怅又有点难以置信的样子,就上到候机室。早上抵步的志工看到我们的出现,无不露出惊讶的样子,为何我们会出现在那里。简单的解说了,我们是来当搬运工人,不过由于飞机延误跟下雨,所以没有机会付出到就被赶回家了。停留在吉兰丹的时间只有区区的半个小时!

大家列队上飞机,准备2305的飞机回家了。唯有把握因缘,当空中少爷,在机舱里服务志工,派送夜宵,慰劳已经一整天辛劳送爱的志工。这个也是区区可以做到的事情。飞机准点起飞,十二点抵达槟城。途中遇到几次的气流颠簸,还好平安抵达。

出口那里,一整排的志工来接机欢迎大家平安回来,感到无比温馨。不过我受之有愧,也就从旁边溜过去了,不接受大家的欢迎与欢呼。就这样,接受了短短来回的飞机游玩之旅,谓之奇妙旅程。

2014年12月26日星期五

人祸

东海岸尤其吉兰丹,水灾情况惨烈严重。中央山脉是一道屏障,抵挡住了季候风雨,保护西海岸的许多大城市。不过,这个也让原本应该是风吹雨飘过的道理,因为这个大屏障仿若漏斗那样把雨水集中起来,一起降下。

很多天灾源自人祸。人类的无知与贪婪,短视与顽固,往往造就了许多无可挽回的重大祸害。要怨天吗?要怨地吗?要怨神吗?还是要怨什么?是谁开山辟路?是谁毁林砍树?是谁翻土造村?是谁焚丛畜牧?这一切一切,是神叫的吗?是天变的吗?是地化的吗?

一切都是人,一切都是贪,一切都是愚。一小撮人做,很多人一起承受,这是共业。劝而不听,闻而不改,这个才是灾难。可惜,还是有一些以宗教之名,愚弄民智未开的善良之人。别人处遭祸,因为神在迁怒;己地遭祸,因为神在催促落实刑法。到底神是好还是坏?到底神是什么?是谁赐予那个天赋去诠释神的旨意?

领袖在冷眼旁观,意思意思拨款五千万,打算援助波及半个马来半岛的受灾民。区区31根MRR2甲洞高架天桥柱子维修费用耗资七千万,(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31270)可是东海岸灾民超过六万人,家园毁、工作停。经济停顿,一个人平均不到千二块。贪官中饱私囊、挥霍无度,愚民盲目支持还要叩头谢恩。谁是主?谁是仆?打球重要还是救灾紧急?

国之将亡,妖孽乱窜。悲啊,哀啊。

法譬如水•忏悔业障

果报不同因业力 如影随形不相离
凡夫不明业报义 但见善人常被欺
恶人总是甚得意 便对业理起怀疑
经中言说报有三 一是现报二生报
三是后报非不报 善恶业熟皆悉报

2014年12月17日星期三

忙碌

近来忙碌,都是在处理系统整合的东西。面对了许多问题,都是人为的因素。大家都忙,有些人选择逃避,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却期待系统可以变得精明,可以读懂他们的心意。问他们,要什么?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但是却要我们几个可以懂得他们的问题和困境,然后做一个完美的系统出来,一个按键,全部解决。

要怎么做,想系统帮你做,总得要告知系统应该怎么做。input要怎样处理,应该有逻辑可寻,而不是这次这样,下次那样,下下次再怎样。。。系统还不至于会那么聪明。不然就是干等,看看到最后别人做了,就跟大队,却又一直抨击埋怨说不符合你的期许,not up to expectation,没有解决目前的困境,或没有帮助到他们。。。halo,我不懂得你在想什么的啊!系统更不会明白你的善变跟随机应变的思考模式。



决策领导人也是一个问题,想要的很多,变化得更多。今天想这样,明天变那样。今天想看这样的报告,明天要看那样的格式。哇,有些决定,是足以颠覆整个系统的架构和概念的咧。不然就是随意一个想要的结果,是要劳师动众,花三倍的投入,却看区区报告。问题的根源没有解决,要从结果去追究责任,倒不如从问题的根本去解决问题。

因为没有在根源改善,所以造就这样的问题。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追究责任是于事无补,毕竟亏损已经造成了。为何就不要去正视会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呢?为何很多跨国企业,已经系统成熟的企业可以这样运行,而我们不能呢?是我们那么特别?还是没有根据标准程序?一个几千人集思广益研发的系统,就不能够好好的去“处理”我们小小公司的运作?还是因为人的不合作不长进,态度思维阻碍了系统运作?

好几次提出看法后被老板否定,然后要跟着他的想法去处理。问题是,这个想法是不够完好也不够完善。好啦,既然我的已经确认了可以这样运作了的想法不能让你满意,要退而求次的用你的想法,ok咯。。。我改我做咯。三天一个星期后,老板又招我来,讲一次要怎么处理。不过这次讲的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就是我的想法。好几次都这样,我是应该开心还是应该郁闷?

有时候很纠结,明明我们可以给予劝告有更好的方案,却又不被接受,执意要跟着现有的模式去做。那花上百万弄一个系统却没有实际改善和转变,那钱是白花了咯。当完成了看到成果不符合预期,就来埋怨指责为何我们有好的看法更精简的方法,没有一早提出来?

就最近兜兜转转的一直在做这些繁琐的整合与讨论,测试与确认,所以都很忙碌一下的。。。

2014年11月19日星期三

极限 (二之二)

过了收费站不久就要回转了。一半的路程了,考验才正式开始了。回程现在是转换角色,跟对面而来的朋友打招呼,也给那个光头佬陪老婆跑的认出来。然后就突然给那个4.30 pacer追上了。我跟着他一起跑一段路,真的速度不符啦。我说他不专业,他还说他的时间是对啊。那时候刚刚好我的手机计时软件响起,每公里的六分钟。如果是四小时半完成,应该是每公里6分钟半。他每公里快了半分钟!跟没一下子,就跟丢了。然后也就上回桥面跨海去了。
坚持到24公里多,那时候已经是吞了三包的power gel了,每公里的pace开始增加,大约每公里六分钟跌到六分钟半,然后第25公里开始,变成7分钟多了。有试着提起速度跑,可是大腿小腿已经在抗议搞对抗了。连走带跑,走是大步走;跑是小步跑。要转移注意力,想想什么办法,就连“念佛入斋堂”的佛号也出来了,心底一边念佛号,跟着脚步走,eh还有点效果呢。这个方法也用了两三公里。

差不多遇到半马拉松要转弯的地方了吞了一包power gel,在这之前的水站,叫小妹妹把我的小水瓶装满,也喝了一杯水。小妹妹说,前面还有水站啊,我笑笑说,那会太多人了。然后就开始跑。没多久,就和半马拉松的男女大军遇上了。满满的人,有些在散步,有些在自拍,有些在拍拖,有些没有力了慢慢拖。。。连带阻挡了这个气游若丝、有气无力的我。。。我的快步走,还快过有些小步跑的人呢。。。

然后,在33公里时被那个落单了的4.30 pacer越过我了。提气尝试跟,没有一公里就放弃,不行了,那时候是第34公里了。我想继续坚持,紧握拳头,咬紧牙根,可是脚就是不能前进,眼泪突然就流下来了。我这是为了什么?那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可是,辛苦痛苦撑到这里,还有一点点就完成了,我不可以放弃!就算走,我也要走回去。我身体从来没有那么痛苦难受过,真的。拳头,握得很紧;牙齿,咬得很实,眼睛,盯着远处终点处。。。

就这样,走一点,小跑一点,到36公里的临界点,我感觉到全身就要痉挛了,想起了朋友哗啦给我的救命防抽筋药丸,赶紧拿出来吞了一颗,然后默默的等待身体改善。结果好神奇的,两分钟不到的时间,身体马上好了一些,赶紧吞一包power gel。继续的走,每公里完成的时间是到了11分钟。那是多么久的时间啊。看到救护站,想进去休息一下。可是小妹妹说,等一下啊,我叫人来帮你按。。。我看看一下,就走了。。。我深信我坐下去后,就爬不起来了。

半马拉松转弯处过后的每个水站我都没有停留进去拿水喝,人太多太多了。我怕万一不小心被推一下,我就倒地不起了。看看还剩下四五公里的路程,我豁出去了!开始从慢走变快走,然后进入小跑,无论怎样,就是拼了,眼睛只有终点的那个方向。那是1.5公里上斜坡的阶段,真是的,匹夫之勇,没有用脑思考好战略了。到了桥顶,就顺着滑下去2.5公里,速度也回升到每公里八分钟,接着再进一步到七分钟多了。

看到路牌,还有两公里,嗯,要完成了。。。已经40公里了,不要放弃。就这样,看到分叉路口,然后也看到500米后的终点线了,就在六点多的时候,我冲线了。。。完成时间是用了四个小时50分钟,比原定目标慢了廿分钟。跨过探测线,我又想哭了。啊,不行,这里很多人,我不可以哭。泪眼模糊的情况,我走了去拿奖牌、Finisher T-shirt。。。


然后帐篷走出来就给坤益,我的一位中学朋友,叫住了一下。我走过去,他跑半马的,对我说,你好强啊,很厉害。我苦笑了一下,然后抱住他一下,就挂在他肩膀抽泣了起来。依稀记得,我说了好几遍,好辛苦,太辛苦了。。。是的,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能够完成,还是在五个小时里的时间完成。还记得第一次努力过后哭,是2011年参加铁人三项的时候。第二次因运动而哭,是今年初受伤后复出参加铁人两项的时候。而这次,是第三次哭,也是哭得最惨的一次。


收拾好心情,走了去喝两杯Milo,拿了两颗蛋收起来,看着炒米粉也没有胃口吃。那些已经回来的朋友去了哪里?没有看到。哗啦打电话来,他在场外我公司前等候,我想过去找他。结果指示不够,找了出口找了好久,在积水泥泞的场地被指点走来走去,就只为了找出口。好不容易找到了,还要一拐一拐的走一段很远的路才能够抵达。看到哗啦了,同样的恭喜祝贺,而这又勾起了我的悲惨经历,还是一样泪盈满眶的说太辛苦了。


在那边坐了休息一下,才有机会看看奖牌和衣服。以前跑马拉松的奖牌是金色的,半马拉松是银色的。今年变成和半马拉松一样的设计,只是后面一个小小的字做马拉松和半马拉松区别。失望。衣服是黑色底的,不是很喜欢。不过那么辛苦而得来的,要舍弃给人又非常不忍心。这个人生中唯一一次的马拉松,真的体验一次就够了。


而我也很庆幸,我可以完成了这个挑战。现在我也可以很自豪的跟人家说,I am a Marathon Finisher。。。看,多拉风?


2014年11月17日星期一

极限 (二之一)


一直以来,都听人家说,一生中一定要跑一次马拉松42.195公里。我对此目标一直裹足不前,甚至有点逃避,毕竟还是知道自己的能耐,清楚明白自己的斤两。每次跑半马拉松21公里回来,都已经有气无力,奄奄一息了,还要再提起力气去跑多一圈?开什么玩笑。所以就只有羡慕跟佩服可以完成马拉松的人。不简单,真的不简单。

年初开放报名了,被大家一哄,也想到在这个第二大桥初跑,是非常有意义的。心底盘算一下,应该最多五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忍一忍多两三个小时,换一个记录,应该也是值得的。就这样带着一股冲动,就报名了人生第一次马拉松。然后,八月底开始,骑车环岛过后,就封车挂轮,开始锻炼跑步。或许是持素过后,体力耐力明显的改善吧,以前不敢也不能突破的距离与瓶颈,就轻易攻陷了。就这样,每个星期维持大概卅公里的跑步锻炼,一直筹备着这次的马拉松,就希望不会太痛苦的完成。不过,显然的准备还是不够的。

那段两个月的锻炼日子,遇上了雨季,每次下午都是倾盆大雨。不然就是下午都有事情在忙,所以无奈的把锻炼时间提前到早上,最早出门跑步锻炼的时间是六点,当许多人还在甜梦中的时候。跑一个多两个小时回来,休息一下才出去早餐,然后开始忙碌的周末或可以好好的休息。选择那么早,主要是因为凉爽的温度,不然太阳出来了,可真难受呢。下午要是没有下雨,五点开始跑就太热,六点开始跑就太迟,回到了就天黑了,所以还是不合适。

锻炼一直超越自己,连带好几年都没有办到的半马距离的完成时间,也一举给我冲破了两次。最佳记录是一小时57分钟,一口气不停的跑,完成了21公里。那是尝试了几年都办不到的事,就这样今年完成了。也尝试了几次延长距离,奈何最多最多也只是在24公里就不行了,散步回家。锻炼是孤单的。跑步是孤单的。一公里一公里的前进,不能取巧。这种心情,有多少人可以真正体会?



要开始前一个星期,就停止一切运动,让身体休息修复跟累积能量。很多人看到我都说,你瘦了。可是我常常测量体重,还是一样的保持着67公斤左右,想来是水肿与脂肪,都变成了肌肉了吧。星期六,原本要好好休息,结果也因有朋自远方来,没有真正休息。也是因为家里的琐事,搞到来也迟了。硬躺着睡,却不到一个小时就起来了。


收拾整理要带去马拉松的东西,再包裹固定膝盖,然后回去躺,结果半个小时就醒了。无奈,起床,出发去公司休息吧,毕竟那时候也是生理休息时间了,我应该可以睡一下。但起跑是一点半,其实也不能怎样休息。


哎,到了公司,还是换了衣服,穿了战鞋,去现场等吧。和朋友走了好远才去到现场,公司原本有个小门可以出去就抵达会场了,奈何为了所谓的保安问题,就锁了不开,所以得绕前门走了好远才抵达会场。


抵达会场时才12点多而已。遇到中学同学,哈拉聊天一下,现场很多摆摊的也没有心情看了,心跳很快,很紧张。场地很多积水,路线规划也不妥当。走了好远去上了厕所,就去起跑点等候了。那时候还没有一点呢。


一点,助兴节目正式开始,在起跑点跳舞给嘉宾看,参赛者全部赶到起跑点后面去,根本就什么也看不到。不过马来歌曲就好听,跟着摇摆身体,帮忙纾解紧张情绪。突然,一辆MPPP的喷水车突然开到来人群中,然后要过去???挤不过去了,就停在人群中,不懂做是什么目的的。哪里都挤满人了,为何还要开进来?差不多1点20分就开始燃放烟花,是漂亮可是刚刚好我站的位置,抬头都给路牌遮挡完了,看不到。然后,就准时1点半开始了。


一开始,耳机出现问题,听不到歌,慢跑的弄一下,结果差不多一公里后才有歌曲出来。然后在十多公里那边,耳机电池耗尽,不能用了。奇怪,不是已经充满了吗?怎么还是这样。结果,就一路没有音乐相伴的情况下,跑回。这个是小事啦,只是漫长的跑步有点郁闷无聊而已。

开始原本计划是要跑在4.30的领跑pacer前面,岂知一个pacer跑比较慢,不过他还是在准确的时间,另外两个pacer就跑很前面了,很难跟到。我慢慢调整步伐,听着计时软件报告的时间跑,其实都不错,算稳定。然后就看看大桥栏杆那边的里数,一百公尺一百公尺的前进,一公里一公里的完成。计算里数,也是要补充能量的时候,预算大约每八公里就要补充一包。水站都会停靠拿水喝。

在大约9.5公里处,落后15分钟出发的女子组,已经超越我了,很厉害。然后差不多15公里的地方,男子组马拉松的领头已经回来了,太恐怖了。然后按照自己的速度,就下了桥,朝着收费站过后的那边要回转。在那个差不多有3公里长的路段,有缓缓的上坡,也有下坡过了收费站才转弯。看到快火已经回来了,他还有力气的叫我打招呼,然后就一路看看跑在我前头又已经回转回来的朋友,阿heah,Simon, KFC。。。基本到达这个距离,我的状况还是不错的。

2014年11月12日星期三

摩托

等着钉牌的新车

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最终还是换了摩托。工作了九年多,每天来回单程差不多卅五公里,刮风日晒雨淋,还是有摩托陪伴。这个是日常用的,也想到一直左存右省,万一什么事情,也是一场空,还不如现在能力范围内,不造成太大的负担的情况下,对自己好一点。

第一辆摩托

第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是Yamaha Lagenda 105,自大学时候买的二手车,在大学时使用了两年,然后开始工作两年吧,就给弟弟骑,换了新的Honda Wave 125。 这部车是不错,不知不觉,也用了110k 公里了,外壳开始有声音跟破裂,被撞倒翻覆过两三次,摩托定时每个月维修换黑油保养,性能基本良好。只是引擎用久了,开始耗油了,而且油箱也是小,每隔一天半或两天,就是乘骑三个到四个单程,最多四个半,就一定要添油,变成去油站添油是很经常的事。然后,就是最近有时候有用二桥回家,大风大雨的时候也会摇晃不稳,加上渐渐崩坏的外壳,一大堆声响,骑了有点郁闷而已。

第二辆摩托

换车的念头一直在脑海盘旋,要,不要;要,不要。刚开始是看上苗条性感的Yamaha FZ150,。几经询问,价格很高,是很省油,不过就是。。。好像少了一点推动力。就很多店一直问,价格就一直升,差不多一个月起一百这样,现在已经是车价8900,加保险,差不多要四百多,就9400了,包括后面的箱跟一些配件,弄到来都差不多要一万。还要收头期钱一半。。。真的七上八下,犹豫不决,按爆计算机。

然后无意间朋友介绍Demak跟Keeway,看看图片好像也不错。尤其意大利的Keeway RKV200G,真的便宜夹大件。看看历史,原来在国外那么悠久的历史了,可怜马来西亚还是被Yamaha Suzuki Honda Mordenas充斥市场,最近还有刚刚进来的SYM。原来外面的世界,还有那么多姿多彩哦。上网看了车评和乘骑日记,大致良好,可是都是马来人在写,中文可以说很少,或几乎没有。

去找真车来看,第一家去了Farlim那边,嗯,有一辆二手的Keeway,没有新车看,也没有Demak Skyline的车看。问了价钱,店员态度不友善的给了比市价高很多百的价钱。算,去另外一间在日落洞的看车。去到的时候差不多要关店了,乘机看看车。Demak是很凶煞,可是油箱太大了,车子很大辆也很重,不适合。看看Keeway,eh,不错哦。有点古典的味道,也有点大型车的影子,就是刚刚好符合心中想要的形象。看看价钱,哇,不错。

这店真的很多现成的车,所以可以顺便一起看FZ,马上就比下去了,无论价钱,造型,味道,规格。。。心底七上八下,现在是欠那股冲动而已。然后第二天就打电话去下定了。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做两年,还是不怎么样对生活造成负担和压力。店送了个后箱架跟Shad后尾箱,市价差不多要四百块,还有一个廉价钢盔,市价卅块,自己加买了个后座的置物网十块钱。也会再安装前面的挡风板,还没有来,缺货。就这样,钉了号码,就拿车了。价格是车价7500 + 400保险,弄到来还不到8000,当然分期付款的费用与利息,另外计算。原本要拿回和车子同样或类似号码的,可惜心水号码都没有了,唯有拿running number咯。


确认有号码了,登记了,就中午去拿车。小心翼翼骑去添了油,卅块一缸,还没有满哦,油箱有17公升呢。然后就摇摇晃晃、战战兢兢的就开回公司了。不习惯是一定的啦,还要慢慢适应,之前的车灵活、轻便、简单、方便。下班就用二桥回家,慢慢开,转速没有过5000,时速没有过65,run in要1000公里。算算差不多三个星期就可以完成了。从店回公司,再一次回家一次上班,已经差不多100公里了,1000公里其实也不算太难达到。

现在需要习惯就是慢速时的牙转换,还有怕死火,因为上班时有几个地方,还真的很考验,比如大桥过收费站时,还有进入工业区那边的超级堵塞路段。引擎可能因为开慢还是堵车关系,会感觉小腿那边会有点热。进退牙,有时候meter那边没有显示出来,不晓得是否自己因为太急促,没有进好,还是设计的瑕疵。


三辆摩托排排放
 很多人知道我换摩托,还是一样说,为何不要买车?要这样省做什么?危险啊。。。其实,不能说自己钟爱两轮的东西,只是目前的交通状况和经济情况,开车上下班还是不会在考虑范围内的。 所有,还是选购一部比较稳重的摩托,每天继续乘骑差不多80公里的路途,上下班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