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

解脱

生老病死,是一个过程,当然也有只是生死、生病死、生老死。。。结局,也是一个死。既然无可避免的要面对死亡,这堂课就要好好的学,也要开明的接受。

很多人很畏忌谈论死,仿佛不谈就不必面对。记得几年前看过一本书《人生最后一堂课 - 一起面对生死》说的是14个癌症末期的故事,让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书中的癌症末期的病人,有些已经放弃,有些还在努力;有些无助,有些洒脱。。。然后站在不同的角度,医生、家属、病人,如何面对,如何看待?

那天,堂妹的外婆八十多岁了,进入医院已经有两个多星期了。在表弟的丧礼时,堂妹已经说了,情况不乐观了。那时候我们还在表弟的丧礼中,可是也预见了另外一场丧礼的到来了。表弟的,是意外;外婆的,至少有心理准备了。

第二天,堂妹报来消息说外婆已经不能大小便,而且更严重的是,中风。医生已经不敢动刀,那时候就陷入了这样的矛盾,不动刀不行,动刀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把握。

那时候我就想,如果动刀只是为了延长五分钟十分钟的生命,那我宁愿选择少挨了那一刀。八十多岁了,就算动刀,身体也不一定负荷得住。可是要说出口,谁也不愿意就这样放弃。结果拖延了一个多星期,外婆肾衰歇,肚子肿胀起来,痛苦异常。去探望的时候,外婆干瘪的躺在床上,身体不时的抽动,心很不忍。

周末堂妹去照顾外婆,当她最后喂食的时候,外婆意识还清醒,可以问与答。没有预兆下突然第二度中风,然后就走了。


外婆是基督教徒,生前已经选好照片与寿衣。而丧礼也相对简单与平静,没有喧哗,没有铺张。


教友来唱圣歌,追思悼念。现场一片平静。毕竟对外婆而言,这算是解脱吧?


那段时候,我脑海一直浮现这个句子,如果医生的抢救也只是延长五分钟的命,我们还要不要去做抢救?与其迷迷糊糊的在抢救过程中“无痛”而终,你是否选择了意识清醒,与亲友诀别,再含笑而去?

现在人面对的问题,讳忌谈论,结果连死,也任由别人摆布。人的一生,就连上场的最后一幕,也是如此儿戏?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花开就有花谢,所以花开的时候就要开得灿烂,谢了,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一句话说,活的时候要活得有尊严,死也要死得庄严。

这视乎了,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生,有没有遗憾,是不是无悔了。我娘现在才五十二岁,可是她的长生地已经买了,最后的仪式也都安排好了交待清楚了。她曾经说过,那时候身体哪个部分还可以用的,就捐出去救人。

一介女流可以如此坦然面对生死,更见洒脱呢。

3 条评论:

thomas 说...

HMMM,悄悄的和你說,有的時候,醫生也沒有搶救病人的(當知道病人即使搶救成功,也無濟于事。當然,這個有很多的爭議。。。

fufu 说...

都注定了的...看開一點喔

強哥哥 说...

節哀順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