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初,我在北京实习三个月也即将结束,存了些钱就赞助我娘和我弟来北京走走看看。想到这几个月去了那么多地方,但还有一些地方如雍和宫还没有去,为了要带他们去走走得先探路,就约了朋友一起去了。
我们没有打车去,就乘搭地铁在不远处下车了,走路过去。看到最真实的北京街头,看到了人民日常生活,别有一番滋味。
看到斑驳的墙壁,这些或许给人年久失修的感觉,是残破的表现。可是我却认为,这是最原始的一面,没有包装,没有修饰。
进入秋末,两旁的树叶都已经掉了。看似荒凉,却敌不过格局的宏伟,散发出浑厚的魅力。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枢,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 殿、药师殿)。
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
这些黄色琉璃瓦,是最高的格局,不是一般可以用的。可是现在不管什么大庙小寺,都铺上琉璃瓦了。
雍和宫大殿前的庭院里,椭圆形汉白玉石座上的石池中,有座高达一点五米的青铜「须弥山」。须弥山是梵文 Sumeru 的音译,意译为「妙高」。
它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说是世界的中心。佛经认为,世界的最底层是风轮,其上是水轮,再上是地轮。地轮之上有九山八海,须弥山就在这山海之间。
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由旬」是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日月环绕须弥山回旋出没,三界诸天也依须弥山层层建立。
须弥山腰有「犍陀罗山」,山外有铁围山 所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还有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这四大部洲就由四位天王护持。
须弥山顶部为「帝释天」。帝释天下面有一 圈星象图,是按古代天文观测的结果依次排列的。据说这些星座的分布和标记大体上符合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
在佛教中,须弥山是世界最高的山,山顶的帝释天 自然也就是世界最高的天,是天堂极乐之处。因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佛祖释迦牟尼经常在此讲经说法。不少寺院石窟佛都坐在叫做「须弥座」的座位 上,成为一种象征。
看到了牌匾上,都是以四种文字书写的,充分显示了一个大国该有的气魄和胸襟。
在那里,唯有松柏还散发出绿色的枝叶。能在严冬熬过去的,才是笑傲到最后的吧。
这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其两旁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两座楼阁有飞廊连接,峥嵘崔嵬,宛如仙宫楼阙,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
万福阁内巍然矗立一尊迈达拉佛(弥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宽8米,是由六世达赖喇嘛的进贡礼品,用整棵名贵的白檀香木雕成。
据说乾隆帝为雕刻大佛,用银达8万余两。这尊大佛也是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还有一尊木雕三绝在万佛阁前东配殿照佛楼内,名金丝楠木佛龛,采用透雕手法,共有99条云龙,条条栩栩如生。
我站在那里,感受雍和宫的人文和故事。这是一个好地方,虽然这次走马看花,可是我娘他们的到来,我又可以再看一遍。
(由于故宫的太多东西要分享了,容后整理,我跳过先分享雍和宫的。接下来,还有我带我娘他们旧地重游,可是那时候是入冬后的景色,和之前看到的又不一样了。)
安华期中考试拿D
2 天前
2 条评论:
那個照片裏面的一九九0 很搞笑咯
覺得冬天下雪會比較好比較美麗 =p
一定跟夏天有很大分別
哈哈,零比0多很多笔画嘛,不要这样笑人家啦。。。^_^
我的冬天没有下雪,可是到处都结冰。。。
发表评论